先说把水调往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属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和陕西的榆林地区,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从降水量看,毛乌素沙地降水量较多,从东部的400多毫米逐步降低到西北部的250毫米,所以只需要不多的水就能改造成良田。若按照等高线1350米到1300米来修调水渠,则能实现自流的地区约达到3000万亩;若考虑抽水提调100米的杨程,则大约5000万亩土地都能变成水浇地。由于有较好的降水基础,估计每亩土地平均需要150立方米的水即可变成良田,这样把5000万亩变成良田大约需要75亿立方米。加上将来在这个地区会出现大的城市,城市也需要大量的水,则总需水量不会超过80亿立方米。
调水会导致叠加的降水。这个地方是东南低,西北高,西北就是鄂尔多斯高原,特殊的地形会导致调水80亿立方米后叠加增加降水,估计会达到调水量的20%,即16亿立方米的降水,大约会使降水量增加30毫米,则在自然条件下,海拔在1400米以上的区域会形成草原,即也能使鄂尔多斯高原增加一点降水,即使不指望能带来多大收益,起码可使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沙丘能稳定下来。
向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调水(点击放大)
可以把毛乌素沙地看作黄河支流无定河、秃尾河、乌兰木伦河的上游地区。过去毛乌素沙地每年黄河给黄河带来约6亿吨的泥沙,而调水改造成良田后泥沙量会大大减少,等于每年使黄河少了6亿吨泥沙,这个贡献量是不可估量的。
和库布其沙漠一样,毛乌素沙地也是沙尘暴的起源地,这些地区的沙尘暴会严重影响华北地区甚至黄淮地区的气候,所以这些地区有了水,就可基本杜绝沙尘暴,华北和黄淮地区的天气也会好一些。
当毛乌素沙地变成了良田,也会使无定河、秃尾河、乌兰木伦河的水量增加很多,则下游地区也有水可用。个人认为,应使黄土高原地区减少人口和牲畜承载量,使黄土高原地区得以休养生息,多种树多种草,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则黄河变清指日可待。而黄土高原地区的部分人口就逐渐迁往毛乌素地区,这个地区再增加1000万的人口是完全可以的。
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是北京较近的沙漠,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
应优先治理库布其沙漠。库布齐沙漠的沙尘暴直接影响到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1.6亿吨,所以治理库布齐沙漠是当务之急。
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有250毫米,比西部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大多了,因此治理起来相对容易些。
森林有着很好的隔离沙尘的作用。要想使库布其沙漠变成良田和森林,估计得每亩得增加250立方米的水。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折合为2000万亩,则每年需向库布齐沙漠调水50亿立方米。
当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都变成良田和森林,鄂尔多斯高原就会增加降水,形成固定沙丘,有些凹地会形成良好的草场。建议在鄂尔多斯高原部分不放牧或少放牧,以更好的改善该地区的生态。
乌兰布和沙漠北至狼山,东北与河套平原相邻。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北麓,西至吉兰泰盐池。总面积1500多万亩,约1万平方公里。
乌兰布和沙漠地势平坦,海拔也较低,从黄河引水很方便,因此有利于改造成良田。
但乌兰布和沙漠年均降水量很小,只有约103毫米。要想改造成良田,估计每亩需用水300立方米,即1500万亩的面积就需要调水45亿立方米。
这样粗略的估计,仅仅黄河几字湾部分就需调水175亿立方米。可增加良田和森林合计约1亿亩。
可以把黄土高原地区的一部分人口逐渐迁移到这些地方,移民2000万人总可以吧。这样也减少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压力。
若第一期工程调水200亿立方米,上述地区就需要175亿立方米,剩下的25亿立方米则调往桑干河流域、滹沱河流域和汾河流域,这部分水资源只满足以上流域主要城市的供水,而相应的黄土高原地区以减少人口,增加森林和草地,确保生态向好转变,大大减少水土流失为目标。
通过每年调水200亿立方米,毛乌素沙地地区向黄河可减少泥沙5亿吨,库布齐沙漠地区向黄河减少泥沙1亿吨,通过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树植草使向黄河减少泥沙7亿吨左右,则每年向黄河见啥泥沙排放14亿吨。而过去每年由上述地区向黄河排放的泥沙总量约为16亿吨,这样就能使黄河基本变清,则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床不会再抬高,在逐渐冲淤下河道越来越深,黄河下游地区也就能确保安澜了。黄河进入渤海的泥沙少了,虽然造地少了,但却能确保渤海的面积不再减少,因为若真的使渤海消失了,华北地区有可能变成一片荒漠。
西线调水之一:调往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先说把水调往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属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和陕西的榆林地区,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
从降水量看,毛乌素沙地降水量较多,从东部的400多毫米逐步降低到西北部的250毫米,所以只需要不多的水就能改造成良田。若按照等高线1350米到1300米来修调水渠,则能实现自流的地区约达到3000万亩;若考虑抽水提调100米的杨程,则大约5000万亩土地都能变成水浇地。由于有较好的降水基础,估计每亩土地平均需要150立方米的水即可变成良田,这样把5000万亩变成良田大约需要75亿立方米。加上将来在这个地区会出现大的城市,城市也需要大量的水,则总需水量不会超过80亿立方米。
调水会导致叠加的降水。这个地方是东南低,西北高,西北就是鄂尔多斯高原,特殊的地形会导致调水80亿立方米后叠加增加降水,估计会达到调水量的20%,即16亿立方米的降水,大约会使降水量增加30毫米,则在自然条件下,海拔在1400米以上的区域会形成草原,即也能使鄂尔多斯高原增加一点降水,即使不指望能带来多大收益,起码可使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沙丘能稳定下来。
可以把毛乌素沙地看作黄河支流无定河、秃尾河、乌兰木伦河的上游地区。过去毛乌素沙地每年黄河给黄河带来约6亿吨的泥沙,而调水改造成良田后泥沙量会大大减少,等于每年使黄河少了6亿吨泥沙,这个贡献量是不可估量的。
和库布其沙漠一样,毛乌素沙地也是沙尘暴的起源地,这些地区的沙尘暴会严重影响华北地区甚至黄淮地区的气候,所以这些地区有了水,就可基本杜绝沙尘暴,华北和黄淮地区的天气也会好一些。
当毛乌素沙地变成了良田,也会使无定河、秃尾河、乌兰木伦河的水量增加很多,则下游地区也有水可用。个人认为,应使黄土高原地区减少人口和牲畜承载量,使黄土高原地区得以休养生息,多种树多种草,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则黄河变清指日可待。而黄土高原地区的部分人口就逐渐迁往毛乌素地区,这个地区再增加1000万的人口是完全可以的。
库布齐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是北京较近的沙漠,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
应优先治理库布其沙漠。库布齐沙漠的沙尘暴直接影响到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1.6亿吨,所以治理库布齐沙漠是当务之急。
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有250毫米,比西部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大多了,因此治理起来相对容易些。
森林有着很好的隔离沙尘的作用。要想使库布其沙漠变成良田和森林,估计得每亩得增加250立方米的水。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折合为2000万亩,则每年需向库布齐沙漠调水50亿立方米。
当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都变成良田和森林,鄂尔多斯高原就会增加降水,形成固定沙丘,有些凹地会形成良好的草场。建议在鄂尔多斯高原部分不放牧或少放牧,以更好的改善该地区的生态。
乌兰布和沙漠北至狼山,东北与河套平原相邻。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北麓,西至吉兰泰盐池。总面积1500多万亩,约1万平方公里。
乌兰布和沙漠地势平坦,海拔也较低,从黄河引水很方便,因此有利于改造成良田。
但乌兰布和沙漠年均降水量很小,只有约103毫米。要想改造成良田,估计每亩需用水300立方米,即1500万亩的面积就需要调水45亿立方米。
这样粗略的估计,仅仅黄河几字湾部分就需调水175亿立方米。可增加良田和森林合计约1亿亩。
可以把黄土高原地区的一部分人口逐渐迁移到这些地方,移民2000万人总可以吧。这样也减少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压力。
若第一期工程调水200亿立方米,上述地区就需要175亿立方米,剩下的25亿立方米则调往桑干河流域、滹沱河流域和汾河流域,这部分水资源只满足以上流域主要城市的供水,而相应的黄土高原地区以减少人口,增加森林和草地,确保生态向好转变,大大减少水土流失为目标。
通过每年调水200亿立方米,毛乌素沙地地区向黄河可减少泥沙5亿吨,库布齐沙漠地区向黄河减少泥沙1亿吨,通过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树植草使向黄河减少泥沙7亿吨左右,则每年向黄河见啥泥沙排放14亿吨。而过去每年由上述地区向黄河排放的泥沙总量约为16亿吨,这样就能使黄河基本变清,则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床不会再抬高,在逐渐冲淤下河道越来越深,黄河下游地区也就能确保安澜了。黄河进入渤海的泥沙少了,虽然造地少了,但却能确保渤海的面积不再减少,因为若真的使渤海消失了,华北地区有可能变成一片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