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行7:坎儿井

(2025-01-14 10:58:36)
标签:

微卫星

摄影

旅游

新疆之旅

坎儿井

分类: 人文风俗
       2023年8月5日,是我们旅程以来起得最晚的一个早晨,通知八点半出发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项伟大的地下水利设施,可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相提并论。在火焰山的阻隔之下,它将天山雪水引到吐鲁番盆地是一件很需要智慧的事情,古人用自己的双手,挖出无数竖井、暗渠、明渠等,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9月入选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次我们团队去参观的是坎儿井民俗园,它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坎儿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宾馆融为一体,既能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坎儿井的运行、暗渠、竖井,又能通过脚下玻璃看到流动的水。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古人在地下判断方向的方法令人佩服。一是油灯定向,点上三盏油灯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二是用木棍定向。这两种方法都有效便利并易于掌握。 要把挖暗渠产生的泥土运到地面,需要竖井的配合。竖井很像中原地区的水井,有人在井口摇动辘轳,将挖出的泥土像打井水一样运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竖井给挖暗渠的人输送给养。 从天山脚下到吐鲁番盆地,落差1000多米,这么高的落差,坡度需要逐减缓精确测算才能不影响水流。不知道在那样一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人们如何巧妙地解决了这项难题。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在一个模型陈列处我看到一位弓着腰,跪在黑暗潮湿的地下挖渠的古人,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他们的勤恳、坚韧、勇气与执着,正是这种努力与坚持才使他们拥有了绿洲。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新疆行7:坎儿井
 
       行走在坎儿井,我还见到了三株民族树,它们像三口人生长在一起。这些大树根部都深入到坎儿井的水流旁边,树干伸展到到竖井之上最终枝舒叶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应该是很幸运也是很艰难的吧。
新疆行7:坎儿井

       坎儿井的水很凉也很甜,有人在水里放了西瓜,不久就有冰镇西瓜吃了。这里还是当地人夏季乘凉避暑的好去处。前人挖井,后人受益。坎儿井确实是造福当地人的伟大工程。
新疆行7:坎儿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