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2:登嘉峪关

标签:
微卫星摄影旅游新疆之旅嘉峪关 |
分类: 人文风俗 |

越往西走随地都是戈壁滩,山更荒芜,草色几不可见。
四点半到酒泉服务区,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微冷。附近仍荒凉一片,戈壁上生长着骆驼刺,远处的山上一片荒芜,没有丝毫生机。
终于,下午五点十五到达嘉峪关关城景区,领队在车上已网上预订了门票(半价55),入景区只刷身份证即可。在这里观光时间安排2.5小时。

走进景区,先经过九眼泉湖,这里正在维修,路边有围挡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再往前走就是景区的东闸门,也是检票口。两边是城墙堆土,二楼的门上有“天下雄关”四个大字。沿斜坡走进去右面有碑亭,碑上的“天下雄关”四字系嘉庆十四年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
嘉峪关关城是长城最西端的一个关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与长城连为一体,壁垒森严,是万里长城的终点。这是一座由厚厚的黄土堆砌而成的关隘,逐渐靠近它,当看到高高耸立的黄土城墙,厚重的沧桑感扑面而来。650多年前的关隘,因当地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长年少雨而得以幸存。另外选材优良(墙体用附近黑山黏土,经过高温处理灭菌,加入灰浆、棉麻等筑成),也是它至今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经过朝宗门到光化门。“朝宗”是孝忠朝廷的意思,古时文武官员通过要有令牌。

光化门的“门”字写了三点水,寄予着人们对雨水丰沛的美好愿望。

光化门内就是内城,内城是军事中心,今仅剩游击将军府——曾经有21位游击将军住过,前院办公,后院家眷住所。游击将军府前有井亭,亭下有口水井,与城外九眼泉相连。




从一条长而陡的马道上去,站在城上,南有海拔5800米,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边有黑山。人工修筑的南明墙、北暗壁,与两侧高山相连,形成坚固的屏障。城楼四周各有一个角楼,南北两侧中部各有一个敌楼——当年存放兵器的地方。城墙上有不通透的凹洞,可挡风雨,是放灯烛照明用的。下面通透的小孔是士兵射暗箭的地方。
西面是柔远门,柔远门上有定城砖,相传是多出的一块置于城楼之上,原砖收藏于甘肃博物馆。柔远门是内城西门,“柔”意为怀柔,“远”为长远,怀柔少数民族长远之意。出了柔远门,经会极门(“会极门”,意为会集天下贤士),穿过一个罗城,经过“关照”,就到了嘉峪关门(“嘉”,美好,“峪”,山谷,意为修建在山谷里的美好关隘)。嘉峪关门下的青石条,被碾压出深深的车痕,显示着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出了嘉峪关,就是月牙城。因月牙城的存在,从远处而来的骑兵无法直接看到城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