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2020-08-31 10:00:18)
标签:

微卫星

摄影

旅游

代县名胜古迹

边靖楼

杂谈

分类: 人文风俗
       8月17日晚上到达代县城,入住开普顿快捷酒店(大南街店),吃过晚饭,看到旁边就是鼓楼(边靖楼),便走过去一看究竟。尽管灯光昏暗,但国保碑上的字还能辨认。边靖楼俗称谯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火焚,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楼基高13.3米,基顶长43米,宽33米,城台基底长49.9米、宽40米。楼身高26.7米,楼顶为歇山式。楼上悬挂有“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三块额牌匾。2001年06月,边靖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城西南街有始建于唐朝的代县文庙,元明清均有修复,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是代县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庙,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时间不巧没有开门未能进入观瞻。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文庙大成殿(图片引自网络)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阿育王塔(图片引自网络)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代县钟楼
      钟楼位于代县城内东大街,为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通高18.5米。砖石台基高4米。台基之上为木结构楼身,面宽、进深均为五间,宽11米。一层副阶周匝,设有回廊,二层出平座。现为山西省文保单位。

【原创】晋北之旅:代县城里觅国保

附记:
    代县还是第一次知道,查文献了解到,代县,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立广武县,西汉广武县属太原郡。东汉改属雁门郡。三国时为雁门郡治。隋开皇五年雁门郡改称代州。明洪武二年始改代州为代县,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政司。民国元年改为代县,属置雁门(民国十年废道署)。1946年代县解放,属忻县专署管辖,1958年至1960年与繁峙县合并为繁峙县,属晋北专署。1961年恢复代县。
    代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边塞政治重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核心区域,由此形成的雁门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和精品。全县共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444处,其中,雁门关及雁门关长城、边靖楼、阿育王塔、文庙4处为国保文物,钟楼、杨忠武祠等8处为省保文物,市保文物4处,县保文物108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