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攀爬南阳王府山,体验当年唐王的视野

标签:
摄影旅游王府山南阳市微卫星 |
分类: 人文风俗 |

王府山大门,百度导航输入“王府山”即可抵达

院内以及假山周围树木虽不大,但郁郁葱葱

四周有砖铺的步道可登顶


□本报记者 李 萍(南阳晚报,2018/3/15)
引子
王府山就在市区共和街上。穿过热热闹闹的工农南路,再向西折进共和街,行不过数百米,便看见醒目的朱门灰墙。当然,高墙拦挡不住王府山的“视线”,你只要仰头往墙里看,就可与它默然对视了。
走近看,18米高的王府山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那么陡,山周绿植葱郁,映衬得叠加的山石格外峻厚。拾级螺旋而上,穿洞走穴去山顶,才感觉这沿山峰脊背或绝壁陡峭边缘逶迤的道路之陡与险处。
尽管地处闹市,但王府山所在院落却很安静,我一人孤单地上山,走到顶峰接天亭下的台阶时,忽听到叮当声,仰头看去,亭角垂挂的铃铛被风儿吹动,清脆的声响在寂然的院落中格外清晰。登顶四望,遍布城市的一幢幢高楼像树林一般在远处静立,老城区的房顶也尽入眼帘,只是我费劲远望,却未能看到传说可以在此远眺的九架孤山。
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其二十三子朱桱于南阳,即唐定王,因朱桱当时年仅5岁,故永乐六年(1408年)才就藩。在他未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修建王府。
王府山是唐王府花园中的一个主要建筑,《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曰王府山。”这座石山耗费巨大财力,用江苏太湖石砌造而成,历时两年多才落成。它是古代南阳最高的建筑(构筑)物,因此有了“南阳有座王府山,扒扒差差挨着天”的民谚。
尽管朱桱在永乐十三年便早早离世,但其子孙相继承袭了唐王爵位,在南阳历九世十一王,统治时间有二百多年,直到闯王李自成1641年攻进南阳杀死唐王朱聿镆。据说历代唐王生活都很腐化,有诸如淫刑喜杀、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的恶名,也留下了不少与此相关的民间传说。
但历史没那么绝对,并非所有唐王都荒淫暴虐,至少有一个人还值得一书,他生于雍容华丽的唐王府却尝尽他人未受之苦;活了44岁却先后被囚了30多年;封地在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家之地南阳,亦是南明政权中较有作为的帝王,却奈何狂澜难挽,无法成为复兴明朝的“光武帝”。
他就是隆武帝朱聿键,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世袭为唐王,后成为南明的第二位皇帝。他3岁即随父被祖父囚于南阳唐王府内,被囚20多年获封世子才被释。承袭唐王4年后,忧心国事的他获知清兵直逼北京,未接命令即率兵北上勤王,被崇祯帝下诏废为庶人,幽之凤阳,唐王之位由其弟朱聿镆继承。这一囚又近8年,直到崇祯帝在京自缢、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被拥为帝后才获释。1645年,朱由崧的弘光朝覆灭,朱聿键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持下在福州称帝。
即使如此,你也许仍对朱聿键感到陌生,但有一个与他相关的人你肯定知道——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朱聿键曾赐国姓给郑成功,郑成功“国姓爷”之称就因此而来。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与其父决裂率部南下,朱聿键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
人们对朱聿键的评价一直不错,有能力有志向,品格优良,可惜生逢乱世又被郑氏家族挟持故无所建树。因此,每次我来王府山,总会想到这个被人慨叹“若在太平盛世,可能会成为一代明君”的人物,他当年在唐王府,想必常登临王府山吧?登顶远眺,想必会慨叹男儿空有凌云志却无报国门吧?
我想会的,眼瞅明王朝内忧外患左支右绌,身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藩王却只能守在南阳,而偌大唐王府,唯有登上这可一览全城小的王府山才能稍舒胸中郁气了。所以,我想,在他率兵勤王前,他也会登临王府山,登上这高高的让城墙无法困囚的王府山,才能毅然决然地不计后果非诏北上。我还想,那会是一个夜晚,他终究难以入眠……
1636年7月,天气干旱,炎热异常。烈日蒸晒一日,白昼似乎被拉得更长,夜色也来得慢了些。
然而室内终究暗淡下来,唐王府各处殿宇宫室的烛火亮了。王府花园内,花木树影幢幢,王府山在月色和烛光中静立,山体上的太湖石泛着朦胧的白光。
唐王朱聿键悄然步出书房,满腹心事地在承运殿前徘徊数时后,又背着手在王府内踱起步来。见他眉头紧蹙,几个贴身侍卫不敢发出声响,只得敛声屏气紧随其后。
踱至承运殿东南处的承奉司前,朱聿键更是心绪起伏不定,承奉司,这里有几间正房几处厢房屋舍高低大小乃至有何陈设,在他3岁时便已烂熟于心,谁能料到,一位王府世孙竟会被囚禁此处长大,还眼睁睁看着父亲——堂堂的唐王世子被毒杀。每念及此,心志早被磨砺得甚为坚毅的朱聿键仍不禁眼眶一热,胸中涌起万千仇恨,那真是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啊!
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唐定王朱桱之八世孙,其祖父为唐端王朱硕熿,其父为唐裕王朱器墭(万历年间封世子,后被囚中毒薨,追封王)。身为长子长孙,朱聿键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下一代唐王承袭者。然而,明代诸多藩王中,恐怕没有谁的袭封之路像他那样走得异常艰难悲苦:受宠妾迷惑,老唐王朱硕熿极不喜欢长子朱器墭,却有心让爱妾所生儿子继承唐王位。在他人挑唆下,老唐王竟将长子囚禁于承奉司内,甚至恨屋及乌连朱聿键也看不顺眼,干脆将他们父子关在一起。那时候朱聿键年仅3岁。一个天真的懵懂小儿就此开始认识人世之险恶。
这一关就是二十多年,受尽挫磨冷遇的朱聿键虽看不到未来,却在囚禁生涯中日夜苦读(稍长读书,即能识大义,虽处患难,而志气终不挫——《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日子在灰暗中一天天过去,直到朱器墭的异母弟(老唐王爱妾之子)继位心切,暗下杀手毒死朱器墭。但毒死一个不得宠的世子又如何?老唐王掩饰真相,并准备立爱妾之子为世子。幸有地方官陈奇瑜前来吊唁时发出警告:“世子薨逝不明,若又不立其子,事必发觉。”老唐王闻言,担心朝廷日后知情追究,这才立朱聿键为世孙,不再囚禁。面对这一切,朱聿键枕戈泣血,誓报父仇。1632年老唐王薨,朱聿键袭封唐王。
边走边回想往事,朱聿键虽欲忍难抑,但想到上个月自己一番筹划后一举杖杀叔叔,终报杀父大仇,心中稍感释然。轻舒一口气,步履也缓了下来,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走了小半个府城,身上也汗涔涔起来。唐王府城周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各主要宫殿与府城四门,均按朱元璋洪武年间统一规定而称呼,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四门以‘仁、义、礼、智’取名,太祖之意,当为使诸藩王身居府城而能睹名思义,不忘‘藩屏帝室’的重任啊!”朱聿键不由暗暗慨叹,祖训如此,奈何靖难之役后诸王均被朝廷打压,后代诸王更是多只能纵情享乐,品性恶劣者还荒淫无度鱼肉一方。朱聿键心中明白,就连自己这一远支宗室,父辈数代唐王中也不乏做荒唐事而招致民怨者,如是,宗室何以藩屏?即使他不愿与其他诸王同流,在王府起高明楼延请四方名士研究学问,又能如何?
见朱聿键叹息后神色似乎缓了一缓,一近侍上前劝他歇息,但他挥挥手,指向王府花园。近侍会意,令奴仆举灯笼前面照路。朱聿键一边走,一边随意打探了一眼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王府,任外面如何翻腾,这个已存二百多年的府城置身事外,仍旧富丽堂皇。中轴线上为唐王居住的正殿,基高六尺九寸,前殿名“承运”,中殿名“圜”,后殿名“存心”。承运殿左右两廊为二殿,自承运、存心周回两廊至承运门共计138间。正殿之后,又建前、中、后三宫,宫门两厢,加上王城之外周坦、四门、堂库等,总计宫殿屋宇800余间,宫殿之后还有大花园一座。王府正门、前后殿门、城楼均饰以青丝点金,廊房饰以青黛,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宫殿及殿座外,蟠螭,金饰,绘吉祥花、彩云,使得整个王府规模宏大,金碧辉煌。
打量之下,这一派辉煌景象却未令朱聿键心安,“盛景之下,却藏隐忧;金玉其外,难说不是败絮其内!当今天下局势,可叹,可叹啊!大明气数,可是要尽么?”他这一声轻叹寥寥数语,却把身边几个跟班吓得不轻,连执灯的奴仆也惊得将手中灯笼晃了几晃。
身边人被他惊吓得跌跌撞撞,朱聿键却不以为意,连年灾荒,流寇(指农民起义军)四起,清兵入犯,眼瞅崇祯平乱、抗金、整顿,左支右绌,他曾主动上书,要求拿出自己俸禄修筑城墙、救济灾民。但仅此而止吗?在府城心怀忧虑却碌碌无为吗?
步入花园,迎面一池清流荷香,月朗星稀下,小桥横跨,茂林修竹,蛙声虫鸣,白日的暑热慢慢在月色下蒸发,玲珑怪奇的王府山险峻秀拔,在夜色中兀自沉默,像一个巨大的影子,把俗世的喧嚣与彷徨都隔于身外。⑦5
清军入塞直逼北京,眼瞅着明王朝内忧外患左支右绌,唐王朱聿键心事重重,于南阳唐王府内回想往事、忧心徘徊。烦郁之中,他步入王府花园,来到王府山下。夜色中,王府山兀自沉默,像一个巨大的影子,把俗世的喧嚣与彷徨都隔于身外……
唐王府花园是典型的古代园林,花草树木种类繁多,虽处南阳城中,却自有一种虽假亦真的山水风光,水是凿地为池,池内种荷,水上有桥,各色名树贵花广植园中,竹林飒飒,小径通幽,引人入胜。山是王府山——古宛城最高的建筑物,呈圆锥形,底部直径21米,周长66米,占地面积346平方米,山腹由奇石筑成大小不同的4个石窟,经石阶60级,逶迤盘旋贯通每个石窟,绕行3周可达山巅。它充分运用叠石技艺的瘦、露、皴、透,在346平方米的地域内营造出一个集险、峻、奇、透、空、灵等于一体的园中人工山体。 站在王府山下,忽有一种压抑感沉入朱聿键心中。这山石,自千里外运来,该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纵可鸟瞰全城,但藩王除藩府外又有何哉?多少次,他登山远眺京城,深为朝廷党争愤慨,恨不能摒除万历以来流毒甚深的党争和门户之见,如此勾心斗角剪除异己,何能揽得贤能保江山永固?多少次,他登山四望,深为国家内忧外患烦忧,恨不能兴兵驻守边防,一煞皇太极锐气! 见朱聿键要登阶上山,一近侍提醒,“王爷,已近亥时了!”朱聿键不语,步亦不停。一行人逶迤上山,在灯烛摇曳中登顶。
站在顶峰,夜色笼罩下的南阳城尽入眼帘。依明制,亲王以嫡长袭,诸子封郡王。郡王以嫡长袭,诸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四世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中尉。唐王子孙每年都有俸禄千百石,与唐王同居南阳城中。因而南阳城中,邸第相望,将军、中尉王室宗族百数十,居民不足一半。 朱聿键默然四望,唐王府、郡王府、将军府等府第内灯烛变得暗淡,但仍与月色一起勾勒出一处处建筑的影子。城墙外护城河一片静谧,四野空旷,却无端地让他感到寂静之下似有暗潮涌动。许是这一段思虑过甚了吧。他正沉吟,忽听近侍禀:“王妃来了!”
闻听此言,朱聿键忙侧头望去,但见山下灯烛晃动,曾王妃在婢女扶侍下登阶而上。正是在他袭唐王位那年,十九岁的曾氏被选入王府。作为一个曾饱受冷落毫无自由的人,朱聿键格外懂得珍惜,对这位知书达礼、端庄贤淑且善解人意的王妃,可谓怜爱有加,因此急忙踩着石阶下去相迎。
“已是亥时了,爱妃怎还不休息?”“既知亥时,王爷怎不知歇息?”曾王妃一边笑语中带着关切,一边扶着朱聿键的手臂一起登上山顶。入定时分,风虽不大,却在这高处少了暑气裹挟,朱聿键只觉得凉风习习,心中那个早已思虑多次的念头又勃勃地涌起,是时候告诉王妃了。 曾王妃无心观看夜景,她不无忧虑地看了朱聿键一眼。身为王妃,她同情和疼惜朱聿键二十多年被囚惨境,却也为他刚毅勇烈的性子感到忧心,对朝廷来说,任外面天塌地陷,藩王只可守在藩属地安分守己,可家中这位王爷显然不甘于此。唐王藩在永乐年间就封时有府护1200人,不久被命以半数轮值开封,平时只有600人。
明知成祖以来朝廷对藩王多有防备,但去年流寇进犯南阳,朱聿键便上书希望崇祯把开封班军调回恢复满编,果然被崇祯以“南阳班军番直,祖制已久,朕不敢变”为由驳回。因为诸事,朝中已有人对朱聿键有异议,可他仍为报父仇擅自杖杀叔父,这些,只怕都是日后问罪的隐患。 “如今战乱不止,形势岌岌可危啊!”果然,朱聿键一开口便是国家大事。曾王妃怔了一下,不由轻声直言:“妾身知王爷胸怀坦荡心忧国难,虽如此,但王爷还要谨遵祖训才是。” “凤阳皇陵被烧,与满州对峙苦撑,与流寇较量连败,而群臣腐败朝纲崩坏,身受国家俸禄却坐视国难,难道是朱家子孙该为吗?”这句话,他既是对王妃说的,亦是对自己说的。
沉默少许,曾王妃问道:“王爷可有谋划?”朱聿键眼望北方,定声说道:“我已经动用王府之银募兵,决意北上勤王!”
曾王妃一惊,不由打了个冷颤,定定神忙开口道:“擅离封地,非诏勤王,王爷可想过后果?” 朱聿键冷笑一声,“后果?国难当前,江山摇摇欲坠,我辈岂能只顾个人利弊?何况战乱四起,难说南阳城就能固若金汤!”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想我从垂髫之时便历尽磨难,年过而立却毫无建树,满腔热血却囿于一城,当今正是报效国家之时,岂甘心偏安一隅碌碌无为?我决心已定,任前途艰险但死而无憾!” 闻听朱聿键说得铿锵,曾王妃起身深深揖拜:“我虽为女流,也知国之大义,亦读过‘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唯愿王爷诸事顺遂马到成功,妾身便心安矣。”
月色如水,夜色澄明,高高矗立的王府山一如既往沉默地看着这个城市,夜幕中的南阳城一片寂静,只从远处传来打三更声。
(转引自https://henan.qq.com/a/20180315/003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