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2018-01-24 23:26:35)
标签:

微卫星

摄影

陈万里

三彩

洛阳交趾陶

分类: 人物情感
     在洛阳市老城区洛阳师范学院北院(原洛阳教育学院)后面有一座红瓦房,这里便是陈万里三彩艺术工作室。从外面看虽极为简陋,但里面非常宽敞,上下两层有百十平方米。出生于河南卢氏县的陈万里,潜心研究唐三彩及交趾陶之传统工艺20多年,博东西之精髓,采南北之众长,集之大成,使几近失传的交趾陶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大放异彩。他的精美交趾陶作品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陶艺,集雕塑、色彩、烧陶之美于一身,具有晶亮艳丽的宝石彩釉和多元丰富的中国民俗风格,其制作全凭巧夺天工的陶匠用双手及竹篾将陶土片片贴合、修饰,再以多彩釉细工着色使其绚丽,经过多次烧制而成,包含了捏塑、绘画、烧陶技艺及宗教文化等中国民俗工艺,比台湾交趾陶的“洋彩”更加厚重瑰丽,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之国宝,获得河南省第二届民间陶瓷艺术展一等奖,其作品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欧美等国。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陈万里是河南省技术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原创】陈万里和他的交趾陶作品


附录:巧夺天工“洛阳交趾陶
    交趾陶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发源于广东五岭以南,古名交趾,故得此名,后随移民传入台湾,成为当地特产。但在中国,交趾陶还有一个,也是仅存的一个出产地,那就是洛阳。

   几年前洛阳曾有不少陶瓷厂制作过交趾陶,如今只剩一棵独苗,就藏在洛阳师范学院北院的地下室内。从外面看极度简陋昏暗,实际里面非常宽敞,有百来平方米。

  进门第一间是制胎室兼煅烧室,两排长条木桌上摆着不少胎模。制作交趾陶的第一步和洛阳三彩一样:挑选高岭土,舂捣、淘洗、沉淀、晾干,浇入模具制胎。桌上摆着一排麒麟初胎:除了光洁的身体、四肢和脑门,其它细节都没有。另一间制胎室内,一名女工正细致地将上百条棍状高岭土泥,一一仔细上水。应该是麒麟或貔貅毛发。还有工匠正细致地给一只光面素胎雕划鳞片、粘贴毛发和牙齿等。一位女工向我介绍,干燥的高岭土是无法卷曲的,适当的湿度才能完美地卷成麒麟毛发。

  之后来到阴干室。架子上排着几十只灰褐色和白色完整胎体——前者还十分湿润,后者已充分阴干。我伸手想碰,被一工匠连声阻止:不行不行!这玩意儿光阴干就要一个月,更不消说其它,这活儿实在费时费力。素烧前任何人都不能碰,一不小心就会将胡须、牙齿等细节弄断,这作品就残了。

  阴干后,胎体放入窑内经过900摄氏度的低温素烧——陶和瓷的区别就在于煅烧温度。700900摄氏度属于陶,1100摄氏度以上属于瓷。交趾陶属于真正的陶器,洛阳三彩在10001100摄氏度,介于陶和瓷之间。烧完的素胎冷却后便能上釉,此时能抚摸轻扣它。有100种颜色真的要烧100次?陈万里听后大笑道:“100次倒是不用的,不同的釉料,煅烧时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但有些特殊的颜色确实需要反复煅烧。

  他带我走入上釉间,拿起一尊刚上完色的麒麟——不包括素胎本身的白色,看起来只有淡黄和橘黄两色。淡黄是提前入火煅烧过的水溶釉。到达理想颜色后取出,磨成粉和水上色,不过只占彩釉的很小部分,其它都是三彩釉。看似颜色相同,但每块含有不同的氧化金属。

  他指着不同的橘黄色部位解释:身体含氧化铜,煅烧后变绿。毛发含氧化铁变红,脚趾有氧化钴,会变蓝变黑……除了传统制作过程,额外添加琉璃瓦的工艺,用更多的化学呈色剂。不过没有唐三彩、宋三彩那样恣意,整个过程非常刻板,类似于工笔画。

  上釉室坐着一名给抱球麒麟上色的工匠。她用小号狼毫,将一小处三角形花纹由内向外慢慢填满,面前放着好几只橘黄釉料的盘子——每个边缘都写着不同的颜色,橘、深橘、绿、蓝、红等。陈万里说:现在看这一块颜色相同,其实烧出来后就是渐变色效果。单单将小球上满色,就需要一整天,绝不是简单的多次煅烧,那样釉色肯定变化甚至消失。

  上完色再度低温煅烧,出来即是交趾陶,整个过程几乎和洛阳三彩相同。走出地下窑厂,来到仓库。那里蹲着不少绿貔貅,每只都如哥瓷般,遍布细碎开片,龙门石窟内的陶器鲜少有类似裂纹。我将疑惑告诉了陈万里,他仔细看过照片后,颇为肯定地说,那些并非洛阳交趾陶,是彻头彻尾的嘉义烧。

  清代流传至今的古交趾陶,由于泥胎和釉色密度不同,长期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釉面会慢慢均匀开裂。洛阳交趾陶说白了是仿古陶——制作时就让釉层产生清代古陶的细密开片,嘉义烧绝没有这般工艺。临走时,陈万里和我聊起了宝岛台湾的交趾陶,交趾陶在台湾发展得很好,因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那里的工匠对人物制作很有心得,过段时间我还要去那边交流呢。真希望我们洛阳也能将这门精美的艺术传承下去,别荒废了才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