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2015-09-22 00:35:35)
标签:

微卫星

摄影

魏明帝

高平陵

汝阳

分类: 人文风俗
       曹睿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大安茄店村和曹刘村之间,原说是曹丕墓,后来经过考古学家证实,为魏明帝曹睿之墓。曹睿,即曹叡,字元仲,为曹魏烈祖明皇帝,史称魏明帝,享年仅三十三岁(公元206-239年),在位13年(公元226-239年),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但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曹叡继位为帝后,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2013年5月,魏明帝高平陵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曹刘庄村距曹睿墓不远,去年该村已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原有黄花寺,寺被毁之后,村民们在原址建起了佛爷庙、关帝庙和奶奶庙。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该陵为夯土冢,墓形为东西长方形,今存墓顶长15米,宽6米;墓底长40米,宽30米;墓高7米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陵南有2000年县政府立的石碑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陵四周是庄稼地,种有各种植物,如谷子、芝麻、红薯、玉米、棉花等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墓顶开满了黄菊花。据说陵墓用土是从陕西潼关运来的,因此该陵土质固定性很强,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基本保持原样。说也奇怪,高平陵的土质在曹刘庄村方圆百里都没有。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娘娘山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一个小铁路从曹刘庄村西经过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村里紧挨着有关帝庙、佛爷庙和奶奶庙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佛爷庙和关帝庙比邻。右边为关帝庙,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瓦房,坐北朝南,门的两侧墙上各有一个八角形窗户,室内有关羽雕像,左右两侧为周仓和关平雕像。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佛爷庙里的清代石碑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清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所立《修石佛祠碑记》,碑文显示:“村迩西旧有禅院一所,规模宽广,辉映宏称,僧众数十人,附近赴武当进香者皆于此设斋醮焉。迨兵燹后,劫火焚烧,胜地销沉,仅遗石佛像三尊,委弃榛莽间,荒凉之状不堪,村人概然伤之,倡议捐修祠宇一楹,移像其中,籍以妥神耳。”石佛祠就是佛爷庙,禅院是指黄花寺,从碑文内容可知,黄花寺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前往武当山进香的香客还会选择在黄花寺设斋并举行法事。

 

【原创】魏明帝曹睿墓与曹刘庄

       奶奶庙与关帝庙和佛爷庙不同,奶奶庙坐西朝东,面朝娘娘山。庙内有一块明代万历年间所立石碑,碑体断为两截,内文为朝觐武当进香八宫二观事宜。黄花寺遗址在奶奶庙西侧的一大片农田里,占地约300亩,传说是少林寺分院


附录:霸陵山下吊曹睿(王经华/http://tieba.baidu.com/p/517688304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崩于嘉福殿,葬高平陵”。高平陵在什么地方?《洛阳县志》载:“高平陵在城东南九十里大石山下。”按此距离和方向推算,大致应在汝阳境内。与一朋友聊及此事,他也证实,曹睿墓是在汝阳。  
  一个深秋的下午,在汝阳开完会后,我便急不可耐地驱车前去凭吊这位曹魏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曹睿,曹操的孙子、魏文帝曹丕与甄后的儿子,自幼貌美聪颖,好学多才,很得曹操的宠爱,常常带在身边。其父曹丕继承王位之后,厌弃甄后并将她赐死。母贵子荣,母贱子辱。曹睿受到冷落,本应为太子,却迟迟未立。一天,曹丕带他打猎,发现母子二鹿。曹丕射死了母鹿,让儿子射小鹿。曹睿不干,他一语双关:“陛下已杀了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杀它的孩子。”说着就哭了起来。曹丕十分惊讶,大为感动,并下决心立他为太子。曹睿登基后,沉着刚毅,有决断,有见识,很有统治者的气魄。他口吃少言,却很能听取不同意见,颇得文官武将拥戴。他在位的13年里,正是三国争战最为激烈的时期。魏、蜀、吴都处在鼎盛阶段,吴蜀联手北伐,魏国陷于两线作战的局面,但魏明帝曹睿采取东攻西守的战略,消耗了吴蜀的力量,巩固了魏国的地位,为日后的一统奠定了基础。他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建安时期的大诗人主要有“三祖”、“陈王”和“建安七子”。“三祖”就包括了曹睿。 
  出汝阳县城,我们驱车经大安乡向东北行驶,凭车窗东望,远远的有一个高高的被绿草覆盖的山包,这大概就是高平陵了。我们登上墓顶,放眼环顾四野,平坦开阔;十几公里外,群山连绵,将这处小平原环抱其间。 
  一位老者放下手中的农活儿,热情地和我们搭话。我们问这是谁的墓?他很轻松地回答:“曹丕墓。”我先是一怔,提醒道:“曹丕墓在首阳山,该是曹睿吧?”他又改口道:“说不清,反正是那个什么魏明帝。”这就对了,只要是魏明帝,肯定是曹睿了。老者告诉我们,原先这个墓冢要比现在大得多,后来被垫地、垫圈削去不少。他指着正东方向的一排山头说,那是大石山,又叫霸陵山,山下那村叫草料庄。当年祭扫陵墓的官员们的马匹要靠这个村子供应草料。北边的村子叫马道街。听老人讲,这里是祭扫陵墓人马的必经之路,早先有很多漂亮的房子。这时我也想起,来时经过马道街到墓冢的路上,砖头瓦砾触目皆是,可以想见当年建筑的恢弘。 
  “可惜呀,这个魏明帝只活了三十多岁,才大折寿。”老人叹息道。是呀,史书上说曹睿去世那年三十六岁。老人指着墓冢北边一条东西走向的深沟说:“这是当年司马氏为断曹家风水开挖的。这一挖还真见效,曹家从此一天天走下坡路。”风水真的有这么厉害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曹睿继位做了皇帝后尽管办了一些大事,但时过不久便不思进取,开始讲排场、图享乐,大规模建造宫殿馆舍,甚至误了农时也在所不惜。当然,毁掉曹魏根基的还不单单是这一点,更致命的是他与父亲曹丕一样都疏于对司马氏的防范。人家虎视眈眈,要夺你的江山,你却还对人家病榻托孤,犹如将幼子拱手于恶狼。在这一点上就远没有他的祖父警惕性高。 
  离开高平陵,我寻觅着、思忖着。当年,就是在这条大路上,同为托孤大臣的大将军曹爽在护佑少帝曹芳谒明帝陵之后,被蓄谋已久的司马氏半道伏击。自此,司马氏在朝中大权独揽,把曹家的命运彻底地攥在了自己的手中。 
  曹操、曹丕生前均主张薄葬,墓中不放贵重物品,甚至不留坟头,不栽松柏。以致时至今日,人们还找不到他们坟墓的确切位置。二曹如此用心良苦,除了别的原因,还有一个共同的意图,就是不让子孙大臣因大规模地到墓地祭扫而生祸端。曹睿却不甘寂寞,一改祖、父先例,排排场场地建起了豪华的陵墓享殿,想在阴间也气气派派地尽享人间香火。孰料,却给日后司马氏颠覆曹氏政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秋阳西坠,大地一片苍茫。我不禁吟起唐代李益的诗句:“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深深地为曹睿发一声叹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