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自2012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吸引了数十万名游客参观,已成为洛阳工业旅游的龙头品牌。“东方红工业游”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体验,以中国一拖为核心的洛阳涧西工业遗产街区,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全国3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唯一的工业遗产街区,让普通老百姓都有机会见到大工业的生产过程。日前,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幸参观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和轮式拖拉机生产线,了解了我国拖拉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并在隆隆的机器轰鸣中见证了轮式拖拉机的装配过程。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10月,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作为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拖拉机制造企业,一拖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50年来,一拖生产出近300万台“东方红”拖拉机,在粮食短缺年代,中国60%以上的机耕地是“东方红”拖拉机耕耘的,一拖生产的大中拖社会保有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东方红”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称。目前,中国一拖已拥有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组成的“东方红”产品家族,“东方红”商标是中国农机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已完成从传统工厂制到现代公司制企业战略转型的中国一拖,始终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之列。
“东方红”,中国农机化的代名词
“耕地不用牛”,是中国农民近乎童话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资金匮乏,中央硬是拿出4亿多元,从国外进口了2.8万台拖拉机,优先供给东北、新疆等地区的国营农场使用。但这对于新中国80多万个村庄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中央决定,加速建设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
在对80多个城镇考察之后,当时的国务院领导遇到一个难题: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都希望把第一个拖拉机厂建在自己的土地上。1954年1月8日,有关领导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幽默地说: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就是这句幽默的话一锤定音,在洛阳拉开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大幕。
1955年10月1日,昔日隋炀帝的皇家御园,一瞬间变成了建设工地。洛阳市7万余人参加了奠基仪式,新中国的建设英才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古都洛阳。当新华社把这个消息传遍四面八方之后,中国一拖收到了2600多封慰问信,这极大地激励了一拖的建设者们,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加快建设速度,装备落后的中国农业。
当第一根钢桩打进这古老的土地,冉冉升起的不仅仅是厂房和流水线,还有6亿农民炽热而渴盼的目光。
1958年初,毛主席再次指示:拖拉机式样和性能一定要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地形;一定要综合利用;成本一定要尽可能地降低。
1958年6月30日,一拖生产出第一炉铁水;7月5日,生产出第一批锻件;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一台油发动机;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披红戴花,在敲锣打鼓的人们的护送下,隆隆地开出了一拖大门。
后来,这台拖拉机送给了为一拖建设作出巨大牺牲的洛阳新唐屯。那天,全村人都换上新衣,锣鼓喧天迎接新“铁牛”的到来。工人农民在路上紧紧拥抱,共同勾画出一副“‘铁牛’遍地跑、粮食堆满仓”的绚丽前景。
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后,大家都想给它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先是当时的机械工业部提名叫“铁牛”牌拖拉机,象征今后我国农村耕地不用牛了。洛阳市文化局的同志也曾聚在一起,提出叫“白马”、“龙门”两个名字。后来,当时厂办的一位副主任听见剧团的人在唱陕北民歌《东方红》,心中一动:何不就叫“东方红”呢?“东方红”传达了新中国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代表了企业峥嵘向上的精神风貌,也预示着一拖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美好明天。在厂党委常委会上,大家一齐拍案叫好,这名字很快也得到了机械工业部的批准。
1959年11月1日,一拖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仪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庄严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伟大时代到来了!”
改革开放之初,一拖顺应农村需要,造出价格相当于1头牛但有3头牛的力气、既能犁地又能跑运输的“小四轮”,目前“小四轮”已下线200万台。近年来,中国一拖又利用技术、品牌优势,相继开发了众多17至26马力两轮及四轮驱动中高档产品,能满足不同地区用户个性化需求,产品已占到产销量的70%左右。
一拖生产出近300万台“东方红”拖拉机,在粮食短缺年代,中国60%以上的机耕地是“东方红”拖拉机耕耘的,一拖生产的大中拖社会保有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东方红”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称。
“东方红”品牌为中国农机工业、农业机械化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见证着一拖集团自主创新的历程。“十五”以来,一拖集团共完成鉴定成果21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成果29项,填补国内空白10项,拥有专利131项,主持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50余项,企业荣获“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称号。
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剡水说,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的自给能力关系国家稳定和发展,而农机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可达35%至40%,“自主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一拖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厚重、深远的历史,使“东方红”拖拉机,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全面实行,中国一拖顺势求变,今天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目前,中国一拖已经发展成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车辆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组成的“东方红”产品家族。其中大马力拖拉机、农村工程机械产销均位于行业第一,柴油机位于非道路用柴油机行业第一,压路机位于行业第二。“东方红”商标是中国农机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在中国广大农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一拖加快了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为了和国际市场接轨,东方红产品的国际注册商标为YTO,十几种拖拉机、叉车、柴油机产品分别通过了E-Mark认证、CE认证、OECD认证、EPA认证。
在“出第一的产品、育第一的人才、创第一的业绩”核心价值理念的引导下,中国一拖树立“为用户创造价值”理念,把市场导向的原则贯彻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树立“为股东创造价值”理念,使经营者的行为与股东目标保持一致;树立“追求产业位势”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保持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在企业文化强有力的牵引下,一拖确保了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
2008年2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准了国机集团与中国一拖的重组方案,企业新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知名、中国最大的农业与工程机械领域的科工贸企业集团。
对中国一拖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转型中重新打造“东方红”,实现企业新一轮“大解放、大变革、大跨越”,是一拖人面临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