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2014-01-10 18:16:19)
标签:

微卫星

摄影

传统村落

洛宁城村

休闲

分类: 人文风俗

    2013年8月,洛宁县河底镇城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介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联合启动,前后两批共1561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城村张氏旧宅建筑坐北朝南,现有33座旧宅院,其中20多座保存完整,保存较好的有五宅合一的“五连院”、四宅合一的“四连院”、双龙桥等。张氏旧宅从清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开始修建,至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才基本完成,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珍品。2006年,张氏旧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精美的木雕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街头的老井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原创】古城古村落:洛宁城村

 

附录:城村:张氏旧宅犹忆豪门(洛阳晚报,2013-07-11

    城村属于洛宁县河底镇,在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这是一个相对偏僻的村庄,却因张氏旧宅的存在而备受瞩目。

    张氏旧宅建于清代,风格独特,规模宏大,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四连院、五连院,触目皆是美轮美奂的砖雕、木雕。想当年,张家人财两旺,号称豫西首富,打造这处豪宅耗时近百年,可见真是下功夫了。

    前世:城村张家,号称豫西首富

    今天的城村,仍以张姓为主。大家同根同族,见面一开口,少不了“爷”“叔”这些称呼。可是,若问城村张姓的来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

    今年70岁的张清杰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村里的文化人。多年来,他通过查阅史料、研究墓志,加上与外地张姓的交流,终于理出了一些头绪。

    原来,城村张姓祖籍陕西大荔,元末为避兵乱东迁河南,在洛宁(1913年前名为永宁)大明村、德里村及城村定居,迄今已有600余年。大约到了18世纪初,城村的张淳凭借高超的医术,挣下不少家业,张家开始兴盛。到他的儿子张九思时,更是“田过千顷,耕户千余,年租万石”,在清乾隆年间就号称豫西首富。

    “张家田多,当年挂过‘千顷牌’,不仅田多,生意也做得很大。相传张九思从永宁去京城,‘路行千里不住二家店’,只住自己开的店。”张清杰说。

    成了豫西首富的张家,对子弟教育和仕途经济也很热衷。张淳被诰授奉直大夫,张九思被诰授中宪大夫,彻底摘下了“土财主”的帽子。

    张九思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师禹,次子张师周。张师周曾任盐运使,并被封为朝议大夫。他的七个儿子中,长子张风泉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被诰授奉政大夫、候选同知,人称张道台。

    今天人们提起张道台,都说他是捐钱买的官,所谓的豫西首富也有水分,是洛宁首富还差不多。但不管怎样,在那100多年里,城村张家人财两旺,显贵富有,连张师禹、张师周、张风泉等人的妻妾,也被诰封为四品恭人。而洛阳翰林林东郊、嵩邑进士王三益、永宁知县董世禧等,都为张家的人写过墓志,可见与张家交情颇深。

    清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张家开始扩建宅院。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公元1874年)才基本建成,有宅院40余座,房屋近千间。为保家宅平安,张风泉还特意修筑了寨墙。

    今生:残碑断碣,散落如城之村

    上周四中午,我们来到城村时,大雨刚住。37岁的张京会带我们去看张氏旧宅,没走多远,一排坐北朝南的高大瓦房映入眼帘,这就是风格独特的四连院了。

    所谓四连院,顾名思义,就是四宅贯通,连为一体。我们走上青石台阶,步入其中一座宅院,只见四合院里的房屋已显破败,门楼木雕和影壁砖雕都已残缺,但仍能住人,与左右宅院相通的小门在前屋檐下,不过已被砖堵上了。

    “以前下雨天,几座宅院里的人通过小门走动,根本不会湿鞋。”张京会笑着说。他对村里旧宅的情况十分了解,带着我们时而走正门,时而穿角门,看了中间一排五连院,又进了几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宅院。最后我们进了李老太太家,主要是为了看她的顶子床。

    71岁的李老太太正在灶下生火,她说这床是她结婚时买的,看看可以,不能拍照。“她是怕被人偷走。以前村里的顶子床有好几张,现在越来越少了。曾有一张放在王令朝家,因他家没人,后来被盗了。”张京会说。

    这是一张精雕细琢的顶子床,即使铺着最普通的被褥,也难掩其精美。我们正在惊叹,张京会和张清杰却说起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各家门口的石狮子,都被砸掉、被卖掉了。现在还有人来买木雕、砖雕,这些东西卖掉太可惜,我们想拦有时也拦不住。”

    据张清杰介绍,现在城村还有33座旧宅院,其中20多座保存完整。这些宅院多按《周易》“阳宅三要”设计,大门出东南,后角门出西北,俗称“坎宅”。“在我小时候,村边有护城河,周围有寨墙,上面可并排跑三辆马车。正寨门在西边,一关,谁也进不来。”他说。

    这是一个如城之村,“城村”之名便由此而来。如今,寨墙只剩残垣,断碣随处可见,它们与村边的双龙桥一样饱经风霜,是对张家这一昔日豪门的最好见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