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谈禽色变”不可取

(2013-05-07 23:26:10)
标签:

微卫星

杂谈

旅游

h7n9流感

分类: 教育教学
     H7N9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闻禽色变”,家禽交易一落千丈,家禽养殖业遭重创,截至目前,损失已超350亿元,家禽养殖业已陷入“卖不掉、养不起”的窘境,不断有媒体曝出烫死鸡苗、鸭苗喂蛇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今晚中央台新闻联播中就H7N9流感采访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秘书长宫桂芬研究员,就公众对H7N9流感的误解感到痛心。专家称,本次流感病毒与我们养殖的肉食鸡和蛋鸡一点直接因素也没有!并不是大型养殖场最先爆发的流感病毒,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个养殖场爆发流感病毒,而养禽户却成了本次疫病的最大受害者,这和媒体的误导加上人们的无知性恐慌有直接因素,老百姓也是那种人云亦云的惯性恐慌,迫切需要政府与媒体加强宣传!
 
【杂谈】“谈禽色变”不可取
H7N9,与我何干”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013年3月30日,我国确诊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市2例(均死亡),安徽省1例。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之后H7N9禽流感先后在浙江、江苏、北京、安徽、河南、湖南、山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内地共报告129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31人,康复42人。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由于H7N9疫情,很多消费者对禽类产品“能不吃就不吃”,不少餐馆也取消了相关菜品。事实上与应对禽流感一样,消费禽产品同样需要理性。这份理性,建立在科学结论之上。早在4月8日,世卫组织就已明确指出,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禽肉是安全的,禽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专家也建议,只要禽肉煮熟、煮透,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不吃病死的禽类,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等,就可以避免通过饮食感染禽流感。就此而言,谈禽色变当属“过度反应”。诸多事实也表明,基于对疫病的恐慌而对禽产品一概说“不”,大可不必。中国兽药协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大量养殖户发现,禽类之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如“大量死鸡”、“养鸡的人纷纷染病”之类的现象。为了打消人们对禽类的恐惧,眼下各地都加强了对禽类的检疫。并且,为了消除或减缓人们的恐慌心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和不少省市的负责人纷纷带头吃鸡肉。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禽类产品远离餐桌后,从事这一产业的养殖户、经营户已经陷入苦苦支撑的地步:珠海的养殖户将卖不出的鸡鸭苗闷死;福建鸭场上万鸭苗贱卖喂蛇;佛山某禽养殖企业6天损失200万元……当刚刚睁开眼睛、大声叫着的小鸡小鸭成千上万被扼杀,我们在痛心之余,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度恐禽,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亿万禽鸟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走向以及未来的禽肉消费市场。今日养殖环节若受重创,明日势将传导至销售环节,最终为市场供给不足、价格高扬埋单的,亦是消费者自身。

【杂谈】“谈禽色变”不可取
福建龙海九湖镇新春孵化场,大量孵化中的鸭蛋被装上车,准备外运销毁。
 
【杂谈】“谈禽色变”不可取
武汉竹叶山中环商贸城家禽批发市场组织工作人员,每天喷洒3次消毒液

【杂谈】“谈禽色变”不可取
广东清远,在烫死鸡苗前,工人们用温度计测水温
 
【杂谈】“谈禽色变”不可取

林少春等广东省领导带头吃鸡。南方日报图 

 

  

20130506央视新闻

 

——注:本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附录:禽流感从未远去(节选自http://www.chinafowl.cn/html/n2/2/2013-5-7/20135717252900.shtml

    “鸡”与“吉”谐音,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大吉大利”之兆,但近年来屡屡出现的禽流感疫情,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安。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是1878年意大利的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认为是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才证实上世纪19世纪的这次疫情由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
  2003年末,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首先在亚洲被发现,随后几年波及欧美、中东等地,让人们对其迅速熟知。今年春季暴发的H7N9疫情再次提醒人们:禽流感从未远去。
  连续疫情:从H5N1到H7N9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H5N1禽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造成数百人感染,359人死亡,其中159人来自印度尼西亚。
  2003年底开始的甲型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最早在韩国报告发现。随后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相继报告疫情,中国未能幸免。在家禽中发现疫情一个月后,人类开始感染禽流感,并出现死亡。
  此后H5N1禽流感相继蔓延到欧洲、中东、非洲等地,所波及的国家纷纷“闻鸡色变”。时至今日,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的事件并未消失,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仍会出现散发病例甚至死亡。而今年春季,新的H7N9病毒又突然出现。
  世卫组织4月1日首次向全球通报,中国出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由于缺乏针对这种新病毒的药物和疫苗,H7N9病毒感染人后的致死率显得很高,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报告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7例,其中26人死亡。
  所幸迄今为止这种病毒还只是零星感染人类。世卫组织4月30日在日内瓦召开记者会说,目前H7N9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没有证据显示病毒具有持续人际传播的能力。
  潜在风险:H7N9奇怪又神秘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针对H7N9感染源的调查仍在进行,尚未确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专家在中国实地考察疫情后,对H7N9禽流感疫情感到奇怪又神秘。
  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在鸟类中传播,H7N9则是一个亚型。在此次疫情之前,虽然偶尔会有H7N2、H7N3、H7N7等某些H7病毒感染人类,但并没有H7N9病毒感染人类的先例,病毒在禽类身上检测出的也极少。
  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问题专家劳丽·加勒特也认为H7N9不同寻常。她说,与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比,H7N9看上去不像禽流感。
  无论H5N1还是H7N9,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家禽染疫、被扑杀,数以百计的人类患者染病甚至死亡。但科学家最担心的是:病毒在反复的跨物种传染中是否会获得人际间传染能力,从而引发一场全球性的人类流感疫情。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前校长戴维·巴尔的摩说:“就目前所知来讲,我们无法对H7N9是否会人传人进行预测,因为我们不能仅凭借基因方面的信息判断哪些病毒具有传染性,哪些没有,我们只能对此进行监测且时刻保持警惕。”


追记

    今天是2013年11月18日,昨天央视一则广告引人注目:肯德基承诺,每一口都安心。通过山东凤祥公司一对饲养员夫妇等的叙述,让国人知道白羽鸡是个什么样的品种,尽管是肯德基的广告,但我也认为这是让国人熟悉速生白羽肉鸡真相的一种“正能量”。

 

视频:每一口都安心 

 

 

MTV:白羽鸡(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