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鹞店古寨还是教务处尤处长告知的,他说那里曾经很辉煌,还作为外景地拍过几部电影。前几日趁去送实习学生的机会,顺路走了一趟。
鹞店位于洛常路耀店街向北约一公里处,与焦枝铁路紧邻,耸立于邙山半腰,属元朝古寨。古寨地势险要,雄伟壮观。有南门、东门、北门三个寨门,西面是深沟。南门是正门,门外有几十米青石台阶,石拱门,青石大门,可惜已经倒塌,门前砖瓦一片。东门也是石拱门,是通往古寨的主要通道。北门损坏,有大路向北通外。西面是深沟,有地道相通。寨内有二仙庙、水池、小亭。

古寨东门


鹞店古寨北边有一座二仙庙,山门朝南,建于北魏时期。青砖青瓦,虽已破旧,看上去也颇为精致。这里早已断了往日繁盛的香火,门前的台阶几乎毁完。

沿一土台登之,有一座主殿及东西两间厢房,庙内已是荒草丛生,残破落寞。墙壁已有部分坍颓,檐瓦也多有脱落,门窗更是破旧不堪。主殿前的一方石碑,直挺挺的躺卧在那里,顺着门缝和窗口望去,殿内的神像已经难觅。从那古朴的庙门以及隐约可见的碑文中可以遥想当年曾有的香烟缭绕和拜客接踵的情景。
二仙庙的传说:二仙就是魏华存,为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字贤安,道士称她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相传隋朝末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大将单雄信交战失利,退守跃店寨,派精兵良将把住隘口,凭险据守,方才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李世民困守荒山,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十分危急。忽报帐外有一老妇人给三军送粮草来了,只见老妇人左手提个小瓦罐,上面扣了三只碗,别了三双筷子;右手拿了一把谷穗。老妇人说这宝罐仙草足够三军享用,老妇人说完就不见了。全军上下挨个在小瓦罐取碗舀饭,就是用不完,李世民的人马吃饱喝足,当晚偷袭敌营,大获全胜。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就在昔日屯兵处修建了二仙庙。二仙庙旺盛延续几百年。

村里遗留下的鉴池,里面还存有少量的水,旁边的一棵古树可彰显古寨的历史

高高的南门从里面看尚完整,其实外面的门头已经坍塌

站在南门顶端北望,古寨一片萧条

高高的寨门曾经是阻挡外敌的屏障

但由于去年雨水多,年久失修终于坍塌下来,门外一片砖石

(网络图片)这是从网络找到的南门坍塌前的情形

鹞店古寨的西面是一条深沟,形成与外界的隔离
追记:鹞店古寨维修工程竣工验收(2012年08月31日)
8月24日,由洛阳市文物局组织的古代建筑专家验收组对孟津县鹞店古寨南寨门维修保护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洛阳市专家组成员李虹、赵晓军、程永建等古建专家和县文物局局长李乾有、平乐镇党委书记解龙等领导参加了验收。
鹞店古寨位于平乐镇鹞店村西北200米处,建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重修。该寨东、南、西三面临沟,北连邙山丘陵台地,这里地势高亢,视野开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明清以来是洛阳出入黄河的门户,为驻兵防寇重地。是我国民居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古代民防设施和民居民俗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2007年11月13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由于雨水较多,致使该寨南寨门因雨水浸泡和年久失修而垮塌,使该寨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为保护这处文物古迹,孟津县政府委托洛阳市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心编制了《鹞店寨南寨门抢险加固设计方案》,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鹞店古寨垮塌的南寨门进行维修保护。
今年4月,县政府斥资18万元对鹞店古寨开展了维修保护。该工程由洛阳市文华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心施工,(维修工程自今年5月25日开工,截止7月20日已完成鹞店古寨南寨门的维修工作)。目前,通过市县专家组验收,工程施工符合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资料记录详实,可认定为优质工程。(孟津文物管理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