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2012-03-09 18:10:00)
标签:

微卫星

视觉

摄影

平遥

旅游

双林寺

分类: 人文风俗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因文献记载失详,难以确考。北宋时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改为双林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历经维修,现存多为明代作品。整座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15000平方米,东为禅院、经房,尚待开发。西为庙群,由风格迥异的十座殿堂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唐槐、宋碑、明钟、壁画交相辉映,构成一方胜境。1500余尊作品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它们继承了我国唐、宋、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被专家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于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平遥古城墙、镇国寺等主要景点一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拱卷式山门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前檐置五铺作斗拱,如意头假昂。明间置板门,次、稍间置窗。屋顶悬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宝顶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乃明代重修时所置。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这些佛的护法力士形象已突破一般金刚凶恶可怖的造型程式,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加之空间中宏大的架式和大块的形体,使人感到他们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都较写实,人物造型生动。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武圣殿、阎罗殿和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释迦殿是本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栏额普拍枋出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释迦殿内,释迦牟尼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盘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二百多尊人物形象身份不同,神态各异,活动于建筑、山石之间,构思构图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菩萨殿在中院西侧,与千佛殿相对,殿前有棵枝干苍劲的唐槐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菩萨殿在中院西侧,正与千佛殿相对,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左右侧塑韦驮和夜叉立像。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这尊塑像可谓之精品,备受海内外识者交口称誉,说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等等。概括之约有三点:双重性格的深入刻画;夸张变形身躯表现力度;面部表情高度传神。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韦驮像的艺术特色,使这个人物具有性格特征而活了起来。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应强调指出,即韦驮静态典型中所表现出的运动——不动之动,这也是韦驮像之所以取得生动气韵,达到传神效果,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由于是寺庙中的圆雕,观赏的最佳视点被巧妙地安排于一进殿门的位置,这既是由于当时宗教活动的形式所限,以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从此视点看韦驮像的构图,其身体重心基于左足,下肢朝前站立,从腰部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上体躯干向右侧扭曲,这种扭曲程度,已极大地超出了人体生理所允许的限度,很像—节麻花,但人们从整体气势观看,这种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姿态,不仅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相反却从这种艺术夸张变形之中,感到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韦驮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这条曲线极富弹力和流动感,构成了韦驮身体动态的主轴线,加之韦驮身上的飘带萦绕飞舞,本身就是大的曲线,从视觉上也加强了动势。韦驮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部伸出,让人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左臂抬起,同右臂形成对比(手部已残,原来似握金刚杵)。韦驮整个身躯外轮廓构成一个略带倾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由左手、右手肘部和足部三个突出点形成。由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顶点在下部并呈倾斜状态,给人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因而也增加了这尊塑像的活力和行动感觉。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侧脚”、“生起”较明显,设一步前廊,四周檐下五铺作斗拱一圈,柱头、补间铺作各一朵。梁架结构整洁合理,颇合法制。斗模门窗装修及屋脊吻兽皆为典型明代风格。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这些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较其他殿塑像略有逊色。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娘娘殿为全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正德年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原创】自驾走山西:彩塑殿堂双林寺

殿内“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前檐墙内有清代壁画“送子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