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1997年12月)。迄今为止,平遥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平遥古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知道平遥是因为每年一度的平遥国际摄影节,虽然自2001年创办至今已经11个年头,但一直没能去过。这次自驾走山西,平遥古城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县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门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下午5点登上北门,开始沿古城墙向西门、南门步行,计划在天黑之前绕城半周领略古城的风光。

城墙上行人稀少,呼呼的西北风迎面而来感到有些刺骨感。走过西北角的角楼——霞叠楼,太阳就已经西沉了

路过一片貌似“悉尼歌剧院”房顶的厂房

古城西门

一座座敌楼,如同林立的岗哨

下西门——“凤仪门”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结构

西大街

上西门——永定门

西南角楼——“瑞霭楼”

弯曲的南城墙,更适合拍照。这时我想导游为什么不引导我们从南门登城墙呢

面对落日,好一派风光


难得的一对情侣进入到画面中来

达到南门——“迎熏门”已近6点,一个小时绕城半周,一路领略了落日中的古城。南门和北门一样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结构。

明月与古楼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的中轴线,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正值春节,满街挂上了彩灯,一派祥和景象


夜幕降临,大街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没有想象中的热闹,也许是冬季夜冷的缘故吧

夜幕下,一对卖剪纸作品的老人,据说该艺人获得过多种奖励

平遥推光漆器,相传源于商周,春秋战国时已初具雏形,唐代时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比较高的工艺水平,基本形成了地方特色。平遥推光漆器有彩绘、镶嵌、雕填、刻绘、堆鼓等五大类干余种传统制品,主要产品有大小屏风、挂屏、各种柜类、多样桌凳、各式茶几和各种盒、盘、碟、瓶以及铜饰件、旅游工艺品等。产品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使用和观赏价值,堪称中国漆器一绝。

白天的南大街行人熙熙攘攘,最为热闹

平遥城里分布有多个镖局、票号和博物馆








日升昌票号位于西大街上,它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早晨,一缕阳光映照在古城街道,大街上人多了起来,开始了新一天的繁闹

和榆次、太谷、祁县县城一样,采暖产生的煤气味弥漫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成了所到之处的一大特色

平遥的民居多为四合院,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三进院呈“目“字型基本形式。院子里地面均用砖满铺,没有泥土,便于清扫。

高高的门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