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2009-07-26 15:03:14)
标签:

微卫星

休闲

影像

视觉

摄影

美图

旅游

观光

风光

安阳

马氏庄园

马丕瑶

分类: 人文风俗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中街的大门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中街路北规模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家庙居东,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中路的二门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慈禧太后下榻处位于中区中路的第三进院正房。这里曾是马丕瑶继母杨氏晚年的旧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包括马吉樟在内的一班护驾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避难。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1902年1月1日抵达彰德(安阳),在预先马吉樟的奏请下,慈禧太后准于下榻马氏庄园。该厅木隔扇上还篆刻有“眉寿无疆”的字样。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马丕瑶旧居在中区中路的最后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顶式,内楼梯。上下层匾额均由马丕瑶亲撰,曰“澹远楼”、“修身堂”,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亦由马丕瑶编撰。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马丕瑶旧居中精美木雕屏风,后面是通往二楼的楼梯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它和马丕瑶旧居楼雷同。其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德有邻堂”巨型木匾。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马青霞旧居也称马家绣楼,与马吉森旧居楼同处一院,位于东厢,三间硬山顶式楼房。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思无邪斋”大型木匾。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马青霞(1877-1923),马丕瑶三女,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她自幼喜爱读书,才华横溢。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父母之名,嫁给河南尉氏县,人称“刘半县”的刘耀德为妻。后从夫姓改名刘青霞,也称“刘马青霞”。结婚7年,刘耀德病逝,25岁的她拥资千万。马青霞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热爱公益事业,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光绪帝闻报,感其业绩,诰封“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

 

【原创】暑期豫北行(6):马氏庄园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附录:“百官楷模”——马丕瑶

    马丕瑶:(1831~1895)清代广东巡抚。字玉山。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同年八月,任广西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授广西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戌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两广总督谭钟麟奏报朝廷,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马丕瑶一生克己守礼,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多次受到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恩赐。
    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二十六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二,光绪皇帝赏给马丕瑶头品顶戴。

    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二十六日,慈禧太后赏给马丕瑶御笔“福”、“寿”字各一方,如意一柄,蟒袍一件,尺头二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初二日,光绪皇帝御赐马丕瑶“福”字一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