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山位于洛阳市嵩县车村镇两河口村境内,与东南石人山、西南白云山两风景区互为猗角,陆白公路穿景区而过。六龙山景区主峰海拔618.25米,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六龙山奇峰壁立、洞壑深幽,独特的山体构造和原始森林交相辉映,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景区集北方的豪野刚阳美与南方的明秀阴柔美为一体,融雄峻,奇险,秀丽为一炉,成为避暑乘凉的理想休闲胜地。5月30日早饭一过,洛阳车行山水盲鹰版主带队直奔景区。据说这里开发的很早,但力度不够,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行人很少。前两天的跋山涉水,一部分疲惫的人山下喝茶休息,一部分人则登到半山腰返回,最后只有我们五个人沿着大循环走完全程,体验了六龙山的秀丽风光。









杜鹃岭,是六龙山的制高点





巨大的人形石,通高15.7米,面宽3.7米,肩宽19.7米,他右手为拳,左手指天,身子就是六龙大山。





附录:六龙山的由来
六龙山地处嵩县车村镇两河口村,原名太和山,关于山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不知从哪能里来了一个黑风怪占据了这块风宝地,但它劣习不改,经常云里来雾里去,残害生灵,稍有不顺还要行风作浪连发洪水,蕼疟百姓,闹得家家鸡不宁。此事惊动了天宫,一日上天命东海龙王的儿子排行老六的神龙下界降服此妖,又怕神龙不熟悉地形,黑风怪又善于使用黑风特意赐了根天炷用来照明,神龙在后山的风云洞里找到了黑风怪,俩个大战了起来,十里八乡的百姓也赶来为神龙呐喊助威。他们从山顶战到空中,又从空中战到山上,有时还打到沟底,就这样来来往往,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多亏了天炷照明,使黑风怪的妖术不灵。俩人大战了七天七夜,后来黑风怪终于斗不过神龙,战败逃跑。
人们从四面八方跑来为神龙庆功,同时又担心神龙离去,黑风怪再加来祸害百姓,就祈求上天,把神龙留下来,上天被百姓真情所动,答应把神龙留下来掌管一方。神龙和百姓相处融洽,一道治理两河,美化山川,使这片山林变成了洞天福地,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感谢神龙的功德,自发在山腰高岗上为它修庙宇,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六龙垛。
天炷也化作巨石。耸立在山上。成了千古美谈。老百姓为纪念这条神龙,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地把太和山称呢为六龙山,在清初此山被正式改为六龙山。
陆龙娃与六龙爷
明末年间,嵩县纸房乡一个不大的小村庄,一户姓陆的贫穷人家生了个男孩,取名龙姓。他自幼为人好善,勤劳孝顺。陆龙姓长大以后,为维持生计,游村串街,卖盐为生,后来经常到车村一带卖盐。此时恰逢六龙庙从山上搬迁下山,过去陆是六的大写,六龙庙盖起后,一塑神像不知怎的,匠人活泥塑像,塑上去,泥不是裂了就是掉了下来,怎么也塑不成,原来六龙爷小时父母常叫他六龙娃,如今他发现陆龙娃常在这一带卖盐,他想,我叫六龙娃,你怎么也敢叫陆龙娃和我重名,老大不高兴,故意不让匠人塑像成形。一天,鬼使神差,陆龙娃担着盐路经此地,想卖给匠人点盐,就来到庙前泥池旁,也该陆龙娃倒霉,一来犯了六龙爷姓讳,二来是陆龙娃腹中饥饿,心神不定,一脚不注意栽倒在泥池里,盐洒了满地,不醒人事。原来是六龙爷把他魂魄摄去,人们急忙把陆龙娃救起已淹淹一息,没几天陆龙娃便归天,被埋在了两河口村的南沟,当匠人再用此池中泥塑像时确一次成形。陆龙娃死后给家人托梦,说自已魂魄附在了泥池里,被塑在六龙爷身上,你们要想我可到两河口六龙庙来祭奠自已的亲人,相传至今。陆龙娃盐洒泥池中与水融化,盐本是化学元素氯化钠,一能防冻,二能增加粘度,用盐水面光而筋,盐水也同样。因此塑像成型亦是自然。
六龙庙原在六龙垛上,面积不大约十平方,人们每年求神祈雨因山高坡陡上山不便,再说龙是水神,喜欢临水而居,大伙合计着为六龙爷在临汝河边,山坡上建新庙。六龙也真有灵气,知道人们要为他迁址,一天晚上,六龙爷给两河口一个姓卫的老汉托梦说,借他家的牛搬家用用,第二天早上,卫老汉醒来喂牛,见自已家的牛通身出水气喘喘,牛角上还挂着两串铜钱,已知六龙爷托梦是真,此事在两河口一带流传很广,流传很广。传说两河口的六龙爷非常灵验,只要天旱人们朝拜祈雨有求必应,但需心诚。一年两河口一带大旱庄稼焦枯,民心慌恐,盼雨望眼欲穿,三里五里的人们自觉组织起来到六龙庙拜神求雨,纷纷祈悼,三路香后,只见起云涌,时过三刻,三雨从天而降,民心沸腾,皆呼龙王爷之灵,从此两河口一带,天再旱,这里从来没有绝收过,人们说这是六龙爷的佑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