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古城坐落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南58公里处的郑村乡湘峪村,背山临河,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宛然如画。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孙居相、孙可相、孙鼎相一代名臣的故里,为太行山区最为雄奇的城堡村落之一。



“三都堂”主楼高达五层,雄伟高耸,使其在周围民居的对比下显得鹤立鸡群、宏伟壮阔。这座楼房被称为“了望楼”,又叫“看家楼”,楼体遍布饰以“嵌花眉檐”的拱形窗孔,其军事防御功能非常明显。



孙鼎相先后出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兵部武选司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吏部三司员外郎,“三都堂”门匾上的“四部都司”指的就是他担任过的这些职务。

2008年10月1日早上,我们一家三口乘洛阳到嘉峰的火车,约11点到达嘉峰,一下车便转乘出租车直达湘峪,简单吃了点饭后开始浏览古城。三都古城从2003年开始修复,建建停停,到现在已历时5年也没有完全开发好,所以还不收门票。
三都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主要环绕村中民居。外城墙则依山势而建,高5~25米,宽4米,周长约760米。外城辟有三门:东曰“迎晖门”,西曰“来奕门”,南曰“宸薰门”。南城墙沿村前溪流走向,在岸边悬崖峭壁上砌砖垒石,建有角楼、藏兵窑洞、马厩、马夫居住窑洞以及挡水墙等。
走进湘峪三都古城,只见古民居青砖砌墙,黄泥敷面,带着岁月沧桑的裂痕,透着厚重而远古的气息。除少量近年新建的民居外,城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末,这些民居以三到四层建筑为多,古朴雅致,端庄气派。穿行于窄窄的小巷中,有一种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的感觉。经村民樊先生指引,我们来到深藏于小巷中的“三都堂”院门口,只见正门上方赫然高悬着“四部首司”的巨大匾额,虽然早已褪了颜色,破旧斑驳,但仍透着一丝往日的威严。
湘峪河南侧,是樊山,登上樊山,可以纵览古城全貌,翻过樊山,就是阳城的皇城相府和古村郭峪。据说,樊山的十条山脉无论走向如何,最终都会朝向湘峪,当地民谚谓之:“十山九扭头,辈辈出诸侯”。湘峪村在明清之际产生了七位进士,孙居相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