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翠不时现,好风终日来
标签:
帆樯渔父夜雨春江江洲晚照文化 |
分类: 书法 |
六条屏
http://s16/middle/56211e1cx87cbe1466f5f&690
http://s12/middle/56211e1cx87cbe277a33b&690
http://s15/middle/56211e1cx87cbe31f6f6e&690
此诗内容: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蛟龙谋窟宅,雨雹愤山根,欲洒新亭泪,惧伤渔父魂,郁森感霁日,百虑此何言?其二:夜雨朝来润,春江白渐通,竹楼疑罨画,花石带洪蒙。历历沙形阔,萧萧水气空,观枰逾不倦,矧在野箫中。其三:共跻幽旷处,随兴履莓苔,远翠不时现,好风终日来。帆樯彭蠡积,雷电广陵回,客况才清穆,江洲晚照催。
王铎生活在明清之交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江山易帜的特殊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他充满矛盾而苦难深重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同时又激发了他的杰出的艺术创造性。他提出作文即作字的审美标准与当时文坛和书坛的要求大相径庭。如他赞誉“怪”、“狠”、钉截铁”等。在明末众多大书家中,他是最有个性的一位。他认为创新应立足于继承古法,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他能继承传统,又能博取众长,取精用宏,其草书在不失“二王”法度的同时又渗人张旭、怀素的气象,把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临帖中加上创作的发挥,每一件临帖都不失为一件好作品。从中可见其用功之 勤,也可见其学书主张师承来自临古。 王铎自定日课,
王铎是一位卓有才华的书法家,他以数十年辛勤的探索,创作出了大量的在形式上既饶有意味又浪漫、十分优美的佳作。他的书法无论是伟岸豪遒的大楷阁书、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哪的行草己书,置之于晚明清初的书苑中,都应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流精品之作。
“二王”,甚得笔意,后又受米芾、颜真卿、张旭等人的影响,终于入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明代中叶后浪漫主义书风的影响下,他以自己的胸臆化古法于笔端,线条遒劲苍老,艺术风格具有个性特征。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明末清初的草书,大都纵笔以取势,可是王铎运笔,却是纵而能敛。因此,他的草书,既痛快,又沉着,以沉雄顿挫为主体,以飞动变化为用,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当时,在书坛上涌现出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变古出新的书法家。他们以行草彪炳书史,把行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而其中艺术成就最为卓著者,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则首推王铎。王铎书法以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势、雄强豪迈之书风,总领群芳,名重朝野。在他的草书中有一个独特的“一笔书”,即连绵草。王铎的连绵草书在排比与穿插中,在左揖右让的关照与回护中,他的力度表现与气势表现是第一流的。他的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在临帖时注意墨法,他蘸墨往往很饱满,一经落纸,墨向四周自然晕化。每个字用墨很重,渐次枯燥,直至墨尽,重新蘸墨。通篇墨色浓淡参差,燥润相映,很有韵致。王铎写狂草,显然是时代使然。他说:“凡作草,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所以,王铎在临王帖之时,几乎也在用自家之法,但在艺术上能不随时俗,在赵、董书法风靡之时,自创一格。这正是王铎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勇于创新的精神所在。 王铎的草书对国内外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中国草书艺术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两千多年。行草书的发展至明清之际,各种创作表现技法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王铎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古典草书的集大成人物。其行草初学
前一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后一篇: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