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近代外交家汪荣宝

标签:
苏州汪荣宝历史文化 |
分类: 苏州郊外 |
民国年间,李根源访古路过陆墓山,见到“有汪氏墓,镇江人,围墙极广阔。”李根源见到的就是娄门汪氏墓地,他误以为汪氏是镇江人。
汪氏祖上是安徽徽州休宁县潜阜村人,汪荣宝高高祖汪高橖迁苏州入元和县籍。汪荣宝祖父汪亮钧,廪贡生,任官至镇江府学训导。汪亮钧长期在镇江任职,在任期间生有四子三女。汪荣宝的履历记载,汪亮钧长子汪凤池,号勒阶。光绪癸酉科拔贡,光绪乙亥科举人。次子汪凤藻,号芝房。1882年以监生资格参加顺天乡试,中壬午科南元(第二名);翌年中光绪癸未科联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子汪凤瀛,字志澄,号荃台。优廪生,光绪乙酉科拔贡。四子汪凤梁,字思任,号兰楣。光绪己酉科举人,光绪十六年庚寅科进士;授编修,曾典试广西,后任四川顺庆府知府。汪亮钧家住娄门内北街(今市六中一带),他四子三女大概都出生在镇江,生长在镇江。汪荣宝成年后,还到镇江探亲。

汪荣宝的父亲汪凤瀛,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朝考后,候选直隶州州判,捐授中书舍人,加捐同知发湖北。1891年随兄长汪凤藻到驻日使馆学习外交事务,署理参赞官。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中日开战而返国,以知府衔分发到湖北,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入幕任文案,深得张信任。先后担任过常德知府、武昌知府及长沙知府。他与兄弟汪凤池、汪凤藻、汪凤梁皆为清末知府,时有“一家四知府”之称。进入民国,袁世凯聘他为总统顾问。袁称帝,汪凤瀛毅然反对,撰《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1925年2月8日汪凤瀛去世,章太炎曾为其撰写《故驻日本公使汪君墓志铭》。
汪凤瀛娶妻张氏,共育有八子,分别为汪荣宝、汪乐宝、汪东宝(后改汪东,曾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汪季琦(汪楚宝)、汪桢宝、汪衡(汪椿宝)、汪松宝、汪敏之(汪相宝)。另有女儿汪梅未(汪春绮)、汪梅梧。长女汪梅未是陈衡恪(陈师曾)之继妻(汪梅未《墓碣》,陈衡恪书,藏国家图书馆,并列入碑帖菁华)。

汪未梅墓碣

汪荣宝出生于1878年10月24日(光绪四年十月初一) 。汪荣宝1911年与李家驹共同起草的《大清宪法草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宪法,因此汪有“宪法之父”之美誉。可惜,因清廷立宪失败,后又武昌起义,朝代鼎革,第一部宪法胎死腹中,未能实施。汪荣宝于心不甘,1913年5月连续两次在《宪法新闻》杂志第四、五期上以《汪荣宝宪法草案》为题,发表了这部宪法草案。
汪荣宝于1933年7月18日,因心脏病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时年五十六岁。1934年2月,归葬于苏州,章太炎撰墓志铭。
汪荣宝,1896年十九岁,娶江西清江县人黄君卤为妻,育有五子二女。长子汪延熙,二子汪懋熙,三子汪孝熙,四子汪绩熙,五子汪重熙。
汪延熙(1897年—1950年),字子长,汪荣宝长子,汪伪外交部部长陈箓的女婿。1922年署驻瑞士使馆主事,次年任日内瓦国际劳工大会中国代表团秘书。1925年随专使徐树铮考察日本、欧洲政治,署驻法兰西使馆三等秘书。1932年7月至1933年10月任驻意大利代办公使。此后情况不详,一九五零年去世。附葬父亲汪荣宝。汪延熙娶妻陈氏(1903年—1957年),生有二子二女。二子,汪尧龄、汪尧昌(隔代直接过继给汪东为孙);二女汪瑞、汪琦。
汪孝熙(1905-1962),字慈明,汪荣宝三子,外交官。早岁赴瑞士留学,入日内瓦大学,先后获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归国。民国十八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帮办。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任驻比利时大使馆参事。一九四九年鼎革时去台湾。一九五零年,在台湾任“外交部东亚司”司长。一九五三年九月到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任台湾当局驻比利时“大使馆”代办。同年升任台湾国民党当局驻比利时“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比利时。
汪绩熙,字公纪。汪荣宝四子,1909年生于北京。1933年早稻田大学毕业。历任民国政府行政院政务整理委员会、中国银行助理秘书,湖北省政府秘书。1937年参加全国文官考试录用,先后任上海市政府科员、广东省政府秘书。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闽粤区宣传专员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抗战胜利后,任对岸新闻局驻法国办事处处长。1945年被派为国民政府还都接收委员会委员。1951年去台湾,任“中央信托局”秘书处处长。1952任“驻日代表团”副团长。回台后任台湾东吴大学教授。1956年任“中日文化经济协会”干事长。1957年兼任“教育部”世界名著编译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任“中日合作策进会”委员。1963年到1965年任“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大使。1965年任“外交部”顾问。1975年应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文系主任。著有《日本史话》等。《日本史话》一书,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的经典论著。2000年去世。
汪荣宝五子汪重熙,育有四子。鼎革后留大陆,此后经历不详,卒后附葬汪荣宝。
汪荣宝二子汪懋熙,鼎革后留大陆,情况不详。

汪氏墓地
汪氏家族历三代投身中国近现代外交,中日甲午战争时,清国驻日外交钦使汪凤藻,北洋时期民国政府驻日公使汪荣宝(汪凤藻侄),南京民国政府驻日公使汪公纪(汪荣宝子)。娄门汪氏家族是中国著名的外交世家,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离不开对娄门汪氏家族的研究。数据库中硕博论文研究汪氏家族的很多,不再赘述。
汪荣宝和当今最热门事件有联系的是:1922年3月,汪荣宝代表中国政府签署《禁止贩卖妇孺公约》。
好风水资料来源:章炳麟《汪荣宝墓志铭》;《汪荣宝年谱》;《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绿静春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