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崇仁古镇,崇仁村古建筑群

标签:
嵊州市崇仁古镇旅游文化 |
分类: 闽浙巡游 |
从金庭乡华堂村回到嵊州县城东站,下午一点多。去崇仁古镇,从东站到嵊州西站3.8公里,有共享电瓶车,十几分钟就到了。立马上了去崇仁的车,一路到崇仁镇。街面上就是现代的乡间集镇模样,一点古意都没有,开始有点疑惑了:不会是一仿古街。问路,确认这里不是古镇,古镇还在里面,心稍安。
走到古镇里面,越走越震撼。有这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各种建筑雕刻精美,建筑规格都不低,也可以说很高。建筑样式很多,住宅、祠堂、戏台、邮局、店铺……还有保存完好的街巷,街巷里还有原住民在生活,这就给古镇带来了生气。首次接触浙派建筑,看着和徽派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砖雕、石雕、木雕样样精致,牛腿比徽派建筑更硕大、更肥壮。建筑占地比徽派面积大,动不动就是好几进好几路,让下午头晕的我更加头晕。这在徽州民居中绝对是少见的。一个多小时,在村里转悠。据介绍有近百座建筑(可能夸张了点),好多地方没有转到。嵊州有这样一个去处,简直就是浙派建筑博物馆,还不收门票。现在想来,脚步匆忙了点。上述是我的自我感受。详细介绍,就直接用《嵊州市志》的内容了:





“崇仁村古建筑群位于崇仁镇,是明清时的古建筑群。有较完整的大小台门100余座,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2000年1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东西方向有上、下直街,南北方向有后军家路、石马路、横街官路、下横路,分别与直街相连,形成一竖四横的棋盘格局。许多台门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外观庄重典雅,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二层楼,朴实素雅,较多设置防火墙;屋架构筑均采用穿斗式,彻上露明造,柱下用石质柱础,防潮防霉;柱桁为圆形,搁棚有方、圆两种,二层铺设楼板;出檐深远,用挑檐枋,施挑檐梁和牛腿,屋盖坡度一般,用木椽,盖小青瓦。建造用料精良,虫蛀较少;台门大多数用石槛、石门框,经久耐用,石质柱础均作雕饰;隔扇、门窗有精细的雕刻。已开放的有玉山公祠、大夫第台门、敬承书房等。整体格局基本保持原样,上街和横街两旁房屋和卵石路面保存完整。照墙、马头墙、屋檐的砖雕,门框、楼窗、牌坊、柱础、井栏的石雕,梁、枋、斗拱、隔扇、雀替、窗棂、藻井的木雕,工艺精湛,雕刻有花鸟虫鱼、吉祥动物、人物山水、传奇故事、神话仙迹等,雕刻细腻,赏心悦目。





“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裘氏子孙为纪念玉山公而建造的大祠堂。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分为前厅、正厅、后厅三进,厅间有天井、中天井、后天井。前天井塑有巨型假山盆景,东西两边是花坛,桂花幽香,翠竹挺拔;前厅有一古戏台,挑檐斗拱,屋顶塑有二龙戏珠,台顶有一喇叭状鸡笼顶,整个戏台成四角凉亭形,造型别具一格。藻井装修精巧华丽,台四角上方木雕牛腿雕刻精美。古戏台的两旁为两层式厢房,中厅面积约80平方米,旧时大堂挂灯结彩,是观众厅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后厅清静阴凉,摆设神位祭祖。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曾在戏台演出。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每一个字都不认识
前一篇:嵊州华堂古村,王羲之后裔聚居地
后一篇:嵊州,剡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