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桥群

标签:
绍兴市古桥群旅游文化 |
分类: 闽浙巡游 |
绍兴,一座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城内河流纵横,长洪凌波。绍兴桥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绍兴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史,它犹如一幅幅美丽隽永的画卷,默默地诉说着绍兴这座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和繁华今生。透过绍兴的桥,我感觉绍兴如同苏州,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城。
2013年,“绍兴古桥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宁桥位于位于越城区蕺山街道长桥直街东。属绍兴古城内体量规格硕大的石桥之一,是一座南北向的单孔七折边形石拱桥。广宁桥始建于宋朝嘉泰年前,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它是绍兴现存最长的七折边形石拱桥,桥下有纤道供人行走。广宁桥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绍兴古桥群”古桥之一。桥边的景象也十分彰显绍兴古城和水乡的特色。桥的侧面生长着茂盛的绿色植物,桥边坐落着古朴的民居。同时,广宁桥优美的景色和深厚的历史也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参观。


光相桥:该桥因旁原有光相寺而得名。始建于东晋,明隆庆元年(1567年)重修。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老城河。拱券条石纵向分节并列砌筑,拱石上镌莲花座图案,上刻“南无阿弥陀佛”和“至正辛已重建光相桥”等题记。桥上置实体栏板和覆莲望柱,其中北端望柱上刻“隆庆元年吉日重修”字样。
光相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桥,是绍兴目前保存较为良好的古桥之一。光相桥在越王桥旁,环城公路边。越王桥现在作为公路的一部分,而光相桥则显得比较冷清,鲜有人经过。桥的两侧和周围已经长满了丰富的植被,经该桥沿河大多为民居,较为朴素。


谢公桥在绍兴城内西小路与新河弄交接处,始建于后晋(936-946),清康熙四年(1685)重修。宋《嘉泰会稽志》记有:“谢公桥在新河坊,以太守谢公所置,故名”。该桥桥下是西小河,沿河的民宅旁是西小路。桥的周围都是极具绍兴水乡特色的民居,也许是因为不在马路旁边的缘故,谢公桥周围风景极幽静,如同在绍兴城中的一个世外桃源。


凰仪桥又称黄泥桥,位于环山河上,位于绍兴市鲁迅西路,仓桥直街口西侧,是一座半圆形石拱桥。“黄泥桥”的相关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清代时名为“王仪桥”,后改名“凰仪桥”。该桥重修于道光十九年(1839)。桥的两侧上刻有桥名“凰仪桥”,以及两侧的“里人重修”、“道光十九年六月立”。2017年11月被立为绍兴市文物保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