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氏墓园出来,就奔香积寺而来。据说,佛教净土宗祖庭在西安。在韦曲镇西南神禾原畔香积寺村的香积寺。香积寺建于唐神龙二年(706年),是佛教净土宗门徒为安葬和祭祀该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和尚而修建。寺院名称,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故名香积寺,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寺中有善导和尚塔。香积寺,地处滈、潏二水的交汇处,面山临水,风景优美,唐代诗人王维《过香积寺》诗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一度改名开利寺,但不久又恢复香积寺。八世纪,善导著述《观经四帖疏》曾传入日本,日本佛教界据此创立日本净土宗派,所以日本净土宗信徒都以香积寺为“祖庭”。
香积寺现有唐代建筑善导塔和善导弟子灵骨塔,另有清乾隆年间所修的3间大殿。1979年,西安市文物部门除加固修葺善导塔,还迁建5间大殿1座,殿内新塑佛像,并安置日本佛教界赠送的善导大师座像。1980年5月14日,中日两国佛教界在此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大祭。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导和尚塔
又名香积寺塔,是唐代净土宗祖师善导和尚的纪念塔。建于唐神龙二年(706年),其弟子怀恽在此建塔立寺,以资纪念。此塔当时不仅用于佛事,而且还“扪星撰雾,或俟日裁规”,用作观星测雾、量日定时。建成之时,李治曾赐舍利千余粒及百宝蟠花。武则天和他的儿子李显也来此瞻仰(见《唐怀恽碑》)。塔平面呈正方形,四角锥体,原为13级,现存11级,高33米,底层每边长9.5米,塔身以青砖砌筑,第一层特高,第二层以上逐层递减。每层叠涩出檐,外轮廓线非常明晰,形成重檐密阁的效果,檐下均饰以两层菱角牙子。每层四壁正中,均辟券门,塔身壁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每面均为3间,左右两面的扁柱之间用赭红色绘成直棂窗形,仍清晰可见。底层南面券门上有砖雕门额,上刻“湼槃盛事”四字,系清乾隆年间添置,塔内原有木梯可以攀登。香积寺属密檐式砖塔,但塔角方直,不像小雁塔那样圆和,而类似兴教寺玄奘塔。壁面作仿木构造,所以它具有楼阁式砖塔的一些特点,其建筑形式独具一格。此塔原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导弟子塔
位于香积寺内。原有小塔数座,“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现在善导塔东数十米外,有一座方形砖塔,高5层,青砖砌筑,传为善导弟子净业的灵骨塔。又传唐神僧万回的灵骨塔也葬此。万回是河南阌(wén)乡人,生性愚鲁,据传由阌乡至云南近万里,一日往返,故称“万回”。因此,该塔系何人墓塔,尚待进一步考证。
文字资料来源:《长安县志》;韩保全著《西安名刹古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