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牌坊之十三:磡头章氏节妇坊

标签:
绩溪县家朋乡赐反章氏节妇坊旅游历史 |
分类: 徽州牌坊 |
磡头章氏节妇坊就在磡头村许氏祠堂门前,和方氏节孝坊隔溪相望。牌坊建于明嘉靖十六丁酉年(1537年)。该坊坐东南朝西北,四柱三门五楼,麻石仿木结构,鳌鱼脊,设牌科。每层仿木斗拱承挑出檐,梁柱接点处设雀替。整座牌坊圆雕、浮雕、漏雕均有,双龙戏珠,双狮戏绣球,麒麟,吉祥花卉,菱形格子、浮雕云水纹等图案琳琅满目。坊通高8米,面宽8.4米,进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此坊豪华,竖立在祠堂门前,非常好看。
该坊为旌表故民许保妻章氏而立,主楼正中置有“恩荣”匾,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镌有“节妇坊”三字,其建筑艺术及雕刻水平较高,具有明代特征,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1997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板中题
“节妇坊”,落款题:“为旌表故民许杰妻章氏立。嘉靖丁酉年夏月中浣之吉;男本正、孙金建。”
县志记载,许杰妻子章氏,十五都人。磡头旧为十五都。章氏年二十三丈夫去世,开始守寡,立志抚养孤儿长大成人,守节五十八年,于八十一岁去世。明嘉靖年间旌表。礼部侍郎吕柟撰写的墓碣,吏部尚书湛若水撰写墓表。章氏,在明代登八十高寿,守节五十八年,守节年限非常长。礼部侍郎撰写墓碑,吏部尚书写墓表,可谓备极哀荣。这墓碑和墓表如在,和这牌坊一样都是珍贵文物了。
徽州节妇烈妇非常之多,为什么会惊动这些大人物为磡头一节妇劳神费心?要从许杰和章氏的孙子许金说起。《类书集成•徽州府》记载,“涧州桥,在十五都,许金建。”许金,就是章氏孙子。磡头曾有涧州公祠,涧州桥应该就在磡头涧州公祠前。嘉庆《绩溪县志》还有记载,磡头人许金,向朝廷奏表祖母节行。不仅如此,许金还建造祠堂捐献田地作祠堂祭田,用来奉先祭祀。他还建立义塾,让族人能够进义塾读书,做到有教无类。义塾是族里有钱人聘请塾师来教学,属于免费教育。许金热爱公益事业,修建桥梁,赈济贫民。许金去世后,行状是都御史胡宗明为他写的。
胡宗明,字汝成,明朝,龙川(今坑口村)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户部主事。嘉靖初,督饷支持皇军远征甘肃边境有功,任四川参议。后调任广东,率军清剩盗匪,俘馘而还,升河南副使。调任福建参政后,对境内不法豪民,绳之以法,革除田赋积弊。后任广西左都御史,云南、山东布政使。后以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严武备,明赏罚,申禁令,筑屯堡,兵强民富,边敌无敢侵犯。著有《兰言集》(佚)。
许金和胡宗明友善,而且很富有。许金为祖母请得旌表牌坊,并且把节妇坊立在祠堂门前,大概在徽州是仅见的。我估计现在的许氏宗祠原是许金家的家祠或者支祠,尽管文保碑写的是“许氏宗祠”。明代以后,也许家祠演变为支祠,支祠逐渐演变为宗祠;因为前述磡头有许氏宗祠,称涧州公祠。许金再富有,祠堂即使是他全资建造的,也不至于把祖母的节妇坊立到宗祠门口去。至于请礼部侍郎为许金祖母章氏撰写墓碑,吏部尚书写墓表,大概都是请老乡兼好友胡宗明帮忙的。连许金自己的行状都是胡宗明给写的。
章氏节妇坊现随许氏宗祠和听泉楼一起列入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嘉庆《绩溪县志》记载该坊为节孝坊,坊上题字为节妇坊,文保碑名称和坊名一致。
资料来源:嘉庆《绩溪县志》;90年代《绩溪县志》。
前一篇:绩溪牌坊之十二,磡头方氏节孝坊
后一篇:徽州绩溪:中正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