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牌坊之四、之五,冯村进士第坊、掇科坊
标签:
绩溪县进士第坊掇科坊旅游历史 |
分类: 徽州牌坊 |

写在前面的话:
徽州牌坊世所闻名。本人走遍徽州150座左右的牌坊,拍下照片,并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将徽州牌坊上的故事呈现给各位,把记录的图片展示给各位。为此,我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走遍徽州”,在博客里开设“徽州牌坊”专栏,并同步转发微博“斗笠斜阳2018”。借此方便同好走访徽州牌坊。由于发博不流畅,欢迎各位关注“走遍徽州”公众号,并提出批评建议。
绩溪县冯村在浩寨乡。唐咸通六年(865)歙州刺史冯子华长子冯延普偶至白沙,爱其山色,筑室定居,以山东老家村名定名冯村。村子原名是箬皮坑。冯村有三多,古桥多、府第多、牌坊多,古色古香。村在群山环抱中,呈瓶形,长1华里,宽约半里。槐溪中流,分成南、北水街。两岸花岗石堤坝,高约4米。村口两山对峙,村人称为“狮象把门”;村后龟墩和蛇山,又称“龟蛇二将”。槐溪毕竟是溪,面宽5~6米,溪上曾架石桥13座,桥形各异,间隔相宜,都建于明弘治四年(1419)左右。桥名依次为:云庄、龙门、万年、崇礼、荷花、红桥、大树、独石(已圮)、安仁、崇义、尚德、绿荷、北山。以龙门桥最为别致,桥下巨石横阻,石有尺许孔洞,溪水在洞里回旋下来,激流刷石,波浪翻滚。冯村官邸府第遗迹很多,有大树第、协政第、刺史第、登科第、旌封第、州牧第、五马第、进士第、州司马第等。进士第前曾存华表8根,刺史第前有石马槽2个和旗础石,现在大多已经不知去向。冯村曾有牌坊5座,现存2座,村口大夫坊,为明嘉靖举人直奉大夫冯兰立;村中进士第坊,为明成化进士冯瑢立。街心原有明钦赐楠木牌楼,称恩荣百岁坊, 60年代后期拆除了。
冯村进士坊四柱三门五楼,花岗石结构。高8米,宽8.2米,进深2.米。正面圣旨牌有"恩荣"匾,下层额坊正中有"进士第"三字,落款小字:“钦差巡抚南直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王恕,钦差巡按提调学校监察御史戴珊、翟谦”与"巡按南直隶监察御史崔渲,赐进土及第翰林编修曾追为戊戌春闱同年冯瑢书"。背面落款:"徽州府知府王勤、经历张聪、同知张英、知事袁顺、同判娄宗、照磨王憋、推官杨宣、检校谷英"与"绩溪知县吴迁、主薄张进、县函江筏、典史程刚、儒学教渝李痪、巡导涂寅,大明成化己亥岁七月吉日立"。1982年10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冯瑢,明代人,绩溪县城南门外牌坊群中原有冯瑢进士坊,1958至1969年,因市政建设需要,牌坊群拆除,至为可惜。
冯村进士第坊建于大明成化十年(1475年),是绩溪县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牌坊。
冯村还有一座牌坊,叫掇科坊,也称大夫坊。四柱三间五楼,建于明代。东面朝向,全用砂质花岗岩雕凿制安。通高9米,中门宽5.6米,该坊明间的花板上,东镌有“掇科”二字,西面镌有“大夫坊”三字,是为知州冯兰而立。该坊的大、小额枋上均雕饰吉祥图案,1997年公布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冯兰是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字惟文,五都人。和龙川胡宗宪同榜举人。曾任山东莒州知州。莒州即今山东的莒县。
资料来源:1992年《绩溪县志》;嘉庆《绩溪县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