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的话:
徽州牌坊世所闻名。本人走遍徽州150座左右的牌坊,拍下照片,并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将徽州牌坊上的故事呈现给各位,把记录的图片展示给各位。为此,我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走遍徽州”,在博客里开设“徽州牌坊”专栏,并同步转发微博“斗笠斜阳2018”。借此方便同好走访徽州牌坊。由于发博不流畅,欢迎各位关注“走遍徽州”公众号,并提出批评建议。
说起牌坊,绩溪人会告诉你他们县城的牌坊群,也就是南门外牌坊群。南门外牌坊群在县城南门外至徽溪桥,共有明清牌坊19座,现在全部毁了。这牌坊群里,纪念胡富的就有两座:一座是三进士坊,为胡富、汪滢、冯瑢立;一座是尚书坊,为胡富立。胡富生前曾为县学撰写《重修庙学记》。绩溪县登源河大坑口村,现在叫龙川村,就是明代两位尚书胡富、胡宗宪的故乡。

龙川(大坑口)在瀛洲乡中部。古称龙川。据说东晋散骑常侍兼中领军胡焱,原籍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咸康三年(337),胡焱游华阳镇至此,见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龙川胡氏宗谱》)。元代设“坑口务”。明朝鼎盛,有胡富、胡宗宪两尚书。村南原有石坊12座,今仅存奕世尚书坊。明代建筑有龙川胡氏宗祠和少保府(宗宪第)、世恩堂(胡富第)。河南浒里有胡富尚书坊、三孔古井和胡富、胡宗宪墓。村西南石笏山有石笏、石镜、石洞诸景。根据尚书府石坊的位置,胡富的尚书府在河南的浒里村。
据《绩溪县博物馆》网站介绍:“尚书府石坊坐落在瀛洲乡浒里村95号对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于明代,二柱单间三楼,麻青石结构,柱跟部有抱鼓石,高8米,宽3.4米,明间正脊两端饰鳌鱼吻,竖匾上刻“恩荣”两字,花板上镌“尚书府,嘉靖四年三月初十日总理粮储兼巡抚右都御史吴廷举,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扬,徽州府知府,同知,通判马,推官杨立,另一面镌
“通判马立,推官杨风,绩溪县知县李邦直。(为太子)少保南京户部尚书胡康惠公立”。整座牌坊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1997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富(1454~1522) 字永年,龙川(今坑口村)人,成化七年(1471年)举人,十四年(1478)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掌管案件,平反众多冤狱,弘治初任福建佥事,清理福宁滞狱积案,释放200余人。当地有“滩头水”之谣,颂其决案的明快。丁父忧后,补山东分巡海右,疏释冤狱重辟者6人,又捕治以督造王府怙势扰民者。任广东副使时靖安四会地方。在泷水垦荒田2000余顷,招瑶、僮族人耕种。平海南,擒获首领富南。朝廷赐白豸衣,升湖南按察使。后调任陕西右布政使,众民塞道攀留,不得前进。富即将廉静例金2万余当众散尽。到任后不久转左布政使。正德初,任顺天府尹,宦官刘瑾擅权,胡富独不为折节,果敢执法,不畏权贵。改任南京大理寺卿后,反对刘瑾受贿支持豪势夺取民田。开释误谪戍边平民22人。任南京户部侍郎时,遭刘瑾勒令致仕。刘瑾受诛后,起任原职。不久,擢南京户部尚书,疏通京都粮食渠道,整顿粮仓,积6年之经验,上疏陈述弊政十余条,却为权贵所阻,自责“居大位而不能举职,是误国也”。在龙川,为胡富立的牌坊有:除了奕世尚书坊、尚书府坊,还有已经毁了的有龙川的世科坊,为胡富、胡光立;进士坊,为胡富立;地官坊,在龙川为尚书胡富立。在绩溪县为纪念胡富立的坊前后加起来有7座之多。
胡富曾七次上告老退休疏,期望回归故里。回家后居乡清正,多盛德事,著有《龙峰文集》。胡富于1552年去世,卒年77岁。嘉靖皇帝初赠太子少保,谥号康惠。墓在瀛洲乡浒里东南龙须山麓,土名尚书坟。坟葬于明嘉靖间,东向,墓堂砖砌,占地亩余,设祭坛、拜台。神道有坊,两旁列石马、石羊、石人等像。毁于70年代。墓堂现已为农田,墓冢痕迹犹存。

资料来源:《绩溪县博物馆文保单位》;《绩溪县志•人物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