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罗汉塑像
标签:
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罗汉像旅游文化 |
分类: 齐鲁足迹 |

到灵岩寺,主要就是为了“海内第一名塑”罗汉像。罗汉像在千佛殿,千佛殿位于灵岩寺内,是寺中保持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物。始建于唐,宋代扩修。唐宋时是寺内的大雄宝殿,宋庆历年间改为千佛殿。现有建筑为明嘉靖年间重建。
千佛殿踏步11级,高约2米。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上盖灰简瓦和绿琉璃瓦,前檐8根石柱,雕刻精丽华美,檐下多棱石柱,彩绘斗拱,檐下出“铺作”斗拱3昂,出挑疏朗宏大。该殿虽经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仍保存着唐宋的风格。
千佛殿正中,置长方形石座,上有3尊大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传为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僧惠在钱塘制造运来,是藤胎髹漆塑造,端坐在莲花座上。东为药师佛,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侧为阿弥陀佛,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这两座佛像均为铜铸。周壁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木质小佛(明代所置现存不足半数)。千佛殿由此得名。 由于重上金装的缘故,三尊佛像的年代感不强。
殿东西及后壁台座上有40尊罗汉泥塑,这些罗汉像是北宋宣和年间宋齐古施舍的,原在鲁班洞(在辟支塔东)上“十王殿”中,殿前有碑记之。 清末才移入千佛殿。每尊罗汉身高1~1.2米,泥塑罗汉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批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故永不退色。每个罗汉不同肤色、袈裟、袍袖、手帕、衣带、缨穗以及花边图案等,设色非常和谐精当,与身份神态十分协调。服饰的细微处也卓见天巧。每尊罗汉的神情状貌喜怒哀乐,俱形于色,无一雷同,摆脱了一般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关于罗汉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只在《山东通志》上载:“宋灵岩寺施工五百罗汉记,宣和六年”。1982年,济南市文管会对其维修时,在泥塑腔体及殿壁上, 发现有铜币78枚,其中“五铢”1枚,“开元通宝”16枚。余皆为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共18种61枚,另有宋代亚形缠枝铜镜多面及宋治平三年(1066年)六月墨书题记等,根据以上实物资料,罗汉确系宋代塑造,距今已800余年, 是中国泥塑的艺术瑰宝。著名学者梁启超,1922年7月来此游览,亲笔写下的“海内第一名塑”碑碣,立于千佛殿前。(以上资料来源《长清县志》)


















































灵岩寺最让人震撼的是罗汉塑像,最感人的是这块牌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