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婺源:婺源宗祠——汪口俞氏宗祠及平渡堰

标签:
徽州婺源俞氏宗祠平渡堰旅游文化 |
分类: 走遍徽州 |
汪口俞氏宗祠是打包进入国六“婺源宗祠”的七座祠堂之一。位于江湾镇汪口村,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是建在村口的俞氏祠堂。一层建筑面积1160.57平米,建筑总面积1317.54平米。平面呈长方形,宽
6米,纵深42• 6米,占地665平方米。三进院落,有天井和小园门;祠内斗拱、脊吻、檐
椽、梁枋、雀替,柱磉等无处不雕,木构件上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形式的精美图案100
多组,被我国古建筑专家称为“木雕艺术宝库”。
祠堂在村水口,班车把游客拉到售票处,售票处在村尾还是村口,不得而知。问村人,商业化非常严重的村里,家家开店,饭店关心你的吃饭,杂货店关心你购物……很少能够准确说出平渡堰位置。又要说到江西的文保工作了,婺源的国省文保碑都不完整,俞氏祠堂没有文保碑。省保平渡堰更不会有文保碑了,这对确定文物带来难度,靠猜测,我看像曲尺形。
据介绍汪口平渡堰建于清,平渡堰位于汪口村水口河中,因形似曲尺,当地人俗称“曲尺堨”。由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字慎修,婺源江湾人)设计建造。平渡堰南北长120米,宽15米。其南端靠岸,北端堰堨头向上折成曲尺形,离岸空有6米宽的舟船通道。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蓄水、通舟、缓水势的矛盾,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杰作。我到访平渡堰,旱季缺水,一村民在堰旁掘土种菜,问,这里是文物保护范围,没有人管?答:谁来管?无语。这里确实没有游客走过来,可以说是人迹罕至。







学田碑









俞氏宗亲会长,国保单位里面叼着烟,我忍不住提示一下,总算没有点着。




年初一发博,是众所周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