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碑志精品:辽代庆陵哀册

标签:
辽宁省博物馆辽代庆陵哀册旅游历史杂谈 |
分类: 冀辽内外 |
藏有辽代庆陵哀册15石,有圣宗及其仁德皇后钦爱皇后汉文哀册共三合六石;兴宗的仁懿皇后汉文册盖一石;道宗及其宣懿皇后汉文、契丹文哀册四合八石。均为汉白玉材质,呈方形,体大而厚重;册盖边长均约130厘米、厚约30厘米。
辽代圣宗、兴宗、道宗三代帝后哀册哀册用契丹、汉两种文字,详细记录了辽三代皇帝在位119年间“开拓疆场、东振兵威”等丰功伟绩,辽三代皇后均姓萧,其中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遭宰相耶律乙辛等人诬陷,称与伶官赵惟一私通,被道宗赐死,26年后,由其孙天祚皇帝追谥为宣懿皇后。辽代帝后哀册上世纪20年代在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陵出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存在,堪称稀世之宝。
哀册的出土,据刘振鹭《辽永庆陵被掘记录》载,1912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庆云山一带为辽代帝王陵寝。1913年,当时的林西县县长率人在林东一带勘查垦地,读到陵寝碑文时,才知道此地为辽代圣宗陵寝。1930年春,有自称奉天省委专员者派人前来发掘,将陵内“哀册”掘出,运至奉天。当时情景是:“途间防范严厉。”后来得知,那名省委专员便是奉系军阀、原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儿子汤佐莱。那次盗出的“哀册”,均被运往沈阳的汤氏新邸,即辽宁省博物馆原址。1935年6月1日,汤氏新邸被辟为伪“国立博物馆”,这些“哀册”便一直深藏于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该博物馆,更名为“古物馆”,隶属当时国内著名三大博物院之一的“国立沈阳博物院”。1948年4月,国民党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东北文物迁运保管委员会”,将“古物馆”所藏大批珍贵文物尽数运往北京。辽庆陵“哀册”则由于体重,被列入缓迁之列,得以留在大陆。
圣宗哀册
圣宗钦爱皇后哀册
圣宗仁德皇后哀册
圣宗仁懿皇后哀册
道宗哀册
道宗契丹文哀册
道宗宣懿皇后哀册
道宗宣懿皇后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