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2018-01-27 11:09:58)
标签:

黄山徽州区

潜口村

恩褒四世坊

汪应庚

旅游

分类: 走遍徽州

潜口,原属徽州歙县,1987年随徽州区划入黄山市徽州区。时间很短,因此处处都是歙县的痕迹,歙县人似乎潜口从未离开歙县,潜口人也似乎从未离开歙县,一口一个“我们歙县”。据说潜口的“潜”字亦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纪念陶渊明(名潜)在此隐居,其二指此地为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是谓之潜川或潜口。
说陶渊明隐居在此,没有考据了。潜口是出入黄山的要道,因此到过黄山的游客,基本上都曾经过潜口。显著标志是公路边的那座下尖塔。因此,我赞同后者“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我从岩寺乘公交车到潜口翼峰公园处下车,开始了潜口之旅。从潜口塔到金紫祠,从金紫祠出来,开始走街串巷乡村里走去。实际上潜口是一个镇了。村里还有一些老房子,村民说政府有令老房子不得拆除。我看好多老房子都空无人住,如果不是政府有令,恐怕这些老房子包括老村已不复存在了。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见到金紫祠外的消防井,村民说是金紫祠的井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建盦,民国三十三年,鲍二溪题。鲍二溪,画家,新安画派,汪采白同时期人,黄宾虹弟子。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新安派画家鲍二溪先生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惟德之馨,乙酉年春月,方光照书。方光照,潨川小学教师。参与民国《歙县志》校对工作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座牌坊,这是潜口村第二座牌坊,是功名坊。这座牌坊故事很多,表彰的是一家四代人,牌坊名“恩褒四世”坊,建于清代乾隆五年。这牌坊是潜口村大盐商汪应庚经乾隆皇帝恩准建造的。刻有汪复祖、汪修业、汪应庚、汪起四代四人褒扬对象。
汪复祖,儒林郎,汪修业之父,汪应庚祖父,汪起曾祖。县志漏载。
汪修业,汪应庚父,汪起祖父,《歙县志》记载:“汪修业以孙起赠宁波知府。”
汪应庚,《歙县志》记载:“汪应庚以子起赠宁波知府,以孙立德赠资政大夫。”
牌坊上还有汪应庚的儿子汪起,官至刑部湖广司郎中,在父亲生病时割股疗父疾。此事《歙县志》有记载。
割股疗疾,这事在徽州经常有,大人常说起这事。据说吃的时候是不让病人知道的,生拍病人吃不下去。是否有疗效,旧书上记载是有疗效的,否则这一壮举不会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不苟同割股一事,但我苟同事情之外的意义:事亲当孝。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闲话打住,回到牌坊上来。汪应庚,何许人?歙县潜口人,寄籍扬州,从事盐务,富甲一方。汪应庚富而好礼。《歙县志》有记载。为了方便各位阅读,我对汪应庚善举做条目式记载如下:
清雍正九年(1731)。是年东海潮灾,应庚捐款施粥以赈伍祐、卞仓等盐场灶民三个月。
雍正十年、十一年,江潮迭泛,州民流离失所。应庚先捐金救济,安置灾民,随后运米数千石往赈。灾后瘟疫继作,他又设药局治疗。
雍正十二年又运谷数万担使灾民能够度过春荒。他还运谷救济丹徒、兴化的灾民。他的义举使得九万多人得以活命。
同年,汪应庚捐银4.7万两重修扬州府及所辖江都、甘泉两县孔庙。三年后,又捐银1.3万两购1400余亩腴田为学田,以所入租粟为岁葺费,戴震为撰《汪氏捐立学田碑》。
乾隆元年重修扬州大明寺西侧平山堂。
乾隆二年,发现“天下第五泉”,向书法家王澍索题“天下第五泉”。
乾隆三年,岁旱大饥,汪应庚首捐万金备赈,及公厂煮赈期毕,又独力展赈八家粥厂一个月,用米2.89万石。盐政三保上其事,奉旨晋秩四品。
乾隆四年,为避亲友祝寿花甲,潜避故里潜口。途经杭州时,发愿捐金重修云林禅寺(即灵隐寺),
乾隆五年即重建云林寺轮藏殿。
乾隆七年,捐款倡纂《平山揽胜志》十卷。
乾隆七年,扬州水灾,他又捐银6万两备赈。
嘉庆《扬州府志》记载,汪应庚死的时候,无数扬州居民为他送葬,哭声震天,扬州人还在平山堂为他塑像,年年拜祭。
牌坊背面匾额上镌刻“卿月郎星” 4个大字,“卿”即指汪应庚的官职“光禄寺少卿”,“郎”即指其子汪起的官职“刑部湖广司郎中”。
黄山徽州区:潜口古村和汪应庚的恩褒四世坊
这位站在牌坊前面的老乡,曾参与保护这牌坊的群体性事件。为了保护这座牌坊,他被派出所抓去过。有功之臣!
当时黄山市准备拆迁一些牌坊,集中展示,遭到各县牌坊所在地老乡的强烈反对,引发多起群体性事件。以后在博文中还会介绍。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文物原地保护原则。潜口民居就是四处拆来建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