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郑村镇:郑氏宗祠门坊、贞白里门坊、忠烈祠坊

标签:
歙县郑村郑氏宗祠贞白里门坊忠烈祠坊旅游 |
分类: 走遍徽州 |
从唐樾回来,路过郑村,和司机说看见有牌坊的地方停下,司机答应了。其实路很近,一会就到了。下车的地方,正好面对郑氏宗祠。我路过时,在车上只看到一座牌坊,没有想到后面还有一座建筑群,很是高兴。
▲郑村祠坊在郑氏宗祠前。郑氏宗祠始建于成化丙戌(1466年),万历乙卯(1615年)大修,康熙已亥(1719)重修,1995年美国友人安思远先生捐资又修一次,被县文化局列为景点,对外开放。郑氏宗祠又为纪念元末学者郑玉的高洁品行,故又称忠贞祠,祠前“奕世忠贞”石坊,四柱三间五楼石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锦纹雕刻,典雅工丽,也是褒扬郑玉。背面是“名宗孝祀” 4个大字。“文革”中,石坊上面的文字和部分纹饰作为“四旧”被凿去。现在看到的是一座光板牌坊。坊上没有圣旨牌,是郑氏后人私建的牌坊,所以也称门坊。不巧,看门人不在,无缘进入祠堂内,只能在外面看看,在相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拍几张照,仅此而已。
郑氏宗祠199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国六)。
关于郑玉,百度百科介绍如下:郑玉(1298~1358)字子美,徽州歙县郑村
▲这是歙县为数不多的坊门遗存,也是歙县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石牌坊。
▲贞白里门坊,位于郑村镇郑村,表彰郑千龄为官忠贞清白,始建于元末,明弘治十二年(1499)重立,明嘉靖六年(1527)重整,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坊为双柱单间三楼,高8米,宽5.7米,卷草式云头脊。题字枋额皆为红砂岩,似为始建原件,余为白砂岩。二楼额枋“贞白里门铭”,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助教程文(约1269~1341)书,一楼额枋篆刻“贞白里”,元末奉政大夫佥浙江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余阙书。元代,郑村人郑千龄,曾任淳安、休宁尹,操守谦介有惠政,死后士民私谥“贞白先生”,并为树坊。坊原有门,额刻贞白里门铭。是歙县为数不多的坊门遗存,也是歙县历史最悠久的石牌坊。(资料来源:《歙县志》,有增删)
▲忠烈祠坊位于郑村镇郑村(原属西溪村)忠烈祠前。四柱五楼门楼式,明正德五年(1510)建。砂岩石质,仿木斗栱,并简化成偷心栱板、正心置花板模式,为崇祀远祖汪华而立。忠烈祠坊两侧为直秘阁坊和司农卿坊,两坊均为一间二柱三楼门楼式石坊,建筑风格同忠烈祠坊。分别为宋司农卿汪叔詹、直秘阁汪若海而立。三坊并列,以花墙连接,为中间高、两侧齐平对称,浑然一体,宏伟壮观。忠烈祠坊、直秘阁坊和司农卿坊在《歙县志》中合称“西溪牌坊群”。可能此坊位于西溪村的缘故吧,现在的郑村是郑村和西溪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的,附近还有一座倾圮的古建筑:西溪文会。
除了郑氏宗祠进入国保,保护比较好,其他两座牌坊都是“野生”状态,特别是忠烈祠坊,可以看出本是一座非常好的牌坊,高浮雕很精美,但是现在损坏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