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塞恩音乐节】KKL文化艺术中心

标签:
琉森瑞士kkl卢塞恩音乐节 |
分类: 散漫的午后1:40 |
公元8世纪的时候,卢塞恩叫“Luciaria”,这是一个光的传说,据说天使以一束光,指引人们建造小礼拜堂的位置。二战时候,卢塞恩安静的象个世外桃源,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来了,于是这优山美水之出就有了每年一次的卢塞恩音乐节。
托斯卡尼尼1938年创立的卢塞恩音乐节,后来和法国建筑设计师Jean Nouvel设计的
KKL(卢塞恩文化艺术中心)组合在一起,成了卢塞恩的标志。当然,有人说卢塞恩的标志是“廊桥”是“狮子纪念碑”是......
若说KKL是卢塞恩的标志建筑,肯定呵呵:不会吧,就是火车站旁边那小矮个,大屋顶,四四方方没啥特点的......楼?欧洲人就是没见过世面,瞧瞧鸟蛋,鸟巢,水立方,大裤衩,瓶起子......
据说建筑师曾想把这个建筑延伸到湖中,在瑞士,这种改变自然原态的事情可是要公投的,而且显然不会通过。结果建筑师换了思路,把湖水引入到建筑前和建筑内部,完工后成了被人们引述最多的建筑特点。我喜欢有个性的建筑,毕竟今时今日无奇不有,想夺人眼球,没有个性就差不多等于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能把个性和周遭气氛的融洽相处同等考虑的建筑,更见珍贵。
感性的水光山色,在理性的结构里,也变的理性起来。玻璃窗以这样独特的比例和排列出现,酷爱线条的我如果说“感动”,肯定有人会认为是“装”,但我还是很“感动”。
路过一瞥,拍照留念,KKL“引流湖水”和“大屋顶”的特点格外一目了然,但我更喜欢从建筑内部看那几块横竖摆放,比例独特的巨大玻璃窗。
来卢塞恩那么多次,也没给KKL拍个象样的照片,今年来听钢琴独奏,显然也不会带着单反。要不是到的早,开场前还有许多时间,连上面的手机照,卡片照都未必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