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欧洲史(四)中世纪文明时代

分类: 欧洲历史 |
五.中世纪文明(MEDIEVAL
时间--从公元476年至14世纪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西欧进入了中世纪,先是建立了一系列日耳曼国家。于11世纪至14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至16世纪兴起进入文艺复兴文明。
世界各地区的人民都是向明的,生活在低水平文明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向高水平文明区域靠拢。
从当时世界文明的格局来看,古希腊罗马文化属于上古时期亚欧大陆偏南的高度发达的农耕与工商文明地带,东起中国,经中亚、南亚、地中海,直抵直布罗陀海峡;西欧北部的蛮族则则属于亚欧大陆偏北的落后的游牧渔猎文明地带,东起西伯利亚,经蒙古、黑海以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至莱茵河、多瑙河以北的欧洲,这一地带的民族此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或初期奴隶制时代。蛮族入侵罗马是两种文明的特殊冲撞和融合。而在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也经历过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入侵,由于中国早已经是封建制度,文明程度较高。能很快从文化上融合少数民族,华夏文明从未中断过。
【欧洲中世纪文明大事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中世纪文明是日耳曼民族蛮族入侵罗马是两种文明的特殊冲撞和融合,
所以有必要先说一说日耳曼蛮族是怎么回事
1.日耳曼蛮族(Germanic peoples)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把它们周边不甚开化的民族统称为蛮族,
凯撒在公元前49年写的《高卢战记》中记述,当时的日耳曼人主要从事狩猎和畜牧,对农业并不热心,土地为公社所有,在布丁居的生活中农业经营有原始的流动性,还处于氏族公社时代。
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于公元89 年所写的《日耳曼尼亚志》中记述:日耳曼人身材魁梧、金发碧眼、居住在简陋小木屋,穿兽皮衣或亚麻织物,男子以征战、狩猎和宴饮为能事,生活起居和家务都由妇女和老弱掌管。此时已经在村庄定居,有不多的铁器,通常使用物物交换的方法进行贸易。已出现阶级分化,属于村庄的土地已逐渐变为私人占有,出现了贵族、自由民、奴隶。但奴隶有自己的家室和较宽松的劳动、生活条件。日耳曼的法律大多是部落祖先流传下来的粗鄙的习惯法,裁决往往根据神判法,日耳曼人保持着早期奴隶制社会的原始传统,没有被罗马文明同化。
2.近代世俗国家的形成
公元476年,西罗马皇帝被蛮族将领奥多亚克废黜,罗马帝国土崩瓦解,
南下的日耳曼诸族纷纷建立起“蛮族王国”。这些王国一般都很小,很多就是一个村庄(country),所以在英语中country即有国家也有乡村的意思。日耳曼贵族成为统治主体,他们贪婪、野蛮的剥夺了罗马贵族的大部分土地,霸占了罗马贵族的全部金银财宝。,将大量的战俘变为奴隶或隶农,造成民族仇恨和社会动荡;他们又不善于经济管理,仅凭原始的、粗鄙的立法统治国家,这些立法都是草率粗鄙的,有些甚至连语法也不通顺,这些法典中主要包含所谓部族正义的习惯法观念,这些日耳曼国家难以担当建立封建秩序的重任,因此大都昙花一现便消失了。
3.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 法、德、意三国的摇篮
这些日耳曼蛮族当中只有法兰克族因为较多的吸收了罗马文明,而成为力量最强,存在最久的蛮族中的一支。克洛维王朝成为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宫相查理·马特逐渐总览了国家事务,公元747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继承父位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相。751年丕平成为法兰克的国王。开始了加洛林王朝。
进而丕平又应教皇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第王国。将拉文那总督区和盘培波利斯地区送给教皇,于是罗马教会在中意建立了教皇国。
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使法兰克王国与罗马教会结成了更紧密的关系。
(注:伦巴第王国是从6世纪起盘踞在北意,进而又占领了中意。)
1861年,教皇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1870年罗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国领土退缩缩至梵蒂冈。
4.查理曼帝国
丕平死后,其子查理继位。丕平的儿子查理是一位精明强悍的君主,一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历经五十余次战争,先后征服伦巴第王国、大西洋沿岸的不列颠人、巴伐利亚人西斯拉夫人、萨克森人、匈奴人乃至丹麦人,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几乎扩大了一倍:西至大西洋和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脉,南达北意,东至多瑙河,北临北欧,在西欧大陆绝大部分土地上建立了在罗马帝国之后的又一个幅员辽阔、强盛的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族本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蛮族,但查理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刻苦学习,能流利的说拉丁语和希腊语,学习天文、算术、修辞、辩论术等知识。
公元799年新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逮捕,囚禁、被剜眼割舌,法兰克王国的使臣在访问罗马时将利奥三世救出,次年,查理进军罗马,护送利奥三世复位。为了报答查理,圣诞节在皮的大教堂做弥撒时,利奥三世突然将一顶金冠带在查理头上,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确认了查理曼帝国的神圣权威。教皇的这一个举动开启了欧洲君权神授的先例。也埋下了中世纪君权与神权(教皇权)之争的隐患
扑克牌中红桃K的人物就是查理大帝。
5.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
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查理大帝在西欧普遍推行、强化封建采邑制度和封建庄园制度,强化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是封君封臣制成为王权统治的政治基础。同时查理还 奖励文化教育,开展了承袭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工作:
对外缓和、交好同波斯、拜占庭、苏格兰的关系。使西欧大陆的经济得到较大的复兴与发展。
查理曼帝国使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域归于封建化文明的统一进程,使此后的西欧大陆都在封建经济的基本轨道上向前。这一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加洛林文艺复兴为西欧文明重新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起点,逐步迈向鼎盛期的文化繁荣。
6.查理曼帝国分崩离析: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立国
查理曼大帝于公元814年去世。庞大帝国民族众多无法形成稳固的中央王权,帝国迅即瓦解。查理的三个孙子为争夺土地和附庸大打内zhan28年,最终于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秃头查理的西法兰克王国、虔诚者路易的东法兰克王国、罗退尔承袭“皇帝”名号,占据加在东西法兰克王国中间的地带。后来三个地域分别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7.英吉利王国:英国的形成
8.基督教的发展壮大:(公元8世纪)
罗马文明灭亡之后,罗马的国家机器无法运转,罗马的所有行省立刻陷入混乱,那些新建立的日耳曼小国也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会承担了部分政治职责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罗马的主教因使徒彼得和保罗在罗马传教和殉道而高于其他主教,进而成为教皇。罗马公教也就成为基督教正统派,在中国被翻译为天主教。
在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后,就拥有许多特权,财富向潮水般涌进教会,其中有国王丰厚的土地与财务赠与、众多教徒的遗产、被没收的异教徒的财产。教会已不再只是一种精神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壮大的世俗利益集团,
许多人入教只是为了渴望获得世俗利益而已。
公元5世纪以后,城市中的异教已基本被基督教根除,于是基督教便开始向乡村地区扩展,那些原来的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庄园废墟,逐渐变为实行农奴庇护制教会领主的庄园,并通过所谓“田野福音宣传”运动,以“谁统治,谁决定信仰”的原则,强制农奴信奉正统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教会更因墨洛温王朝各位国王的慷慨恩赐获得大量土地和财富。
在7世纪的高卢,许多教区往往拥有7000或8000处庄园。这时的教会,已不再有原始基督教的“平等”理想,也不再是卷入罗马帝国奴隶主政权斗争的政治力量,而已经成为封建农奴制的支持者、推进者。另一方面,基督教通过普遍的传教活动,逐步、缓慢地整合了四分五裂日耳曼蛮族和原罗马帝国的诸族,逐渐建立起封建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使西欧社会具有基督教文明的文化同一性。
9.中世纪的鼎盛时期:
到了公元8世纪,法兰克帝国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之时,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已经基本确立。因此公元9世纪斯堪的纳维亚蛮族南侵时,西欧大陆的中世纪文明已有较强的文化融合力,遭受的破坏也较为短暂。
在公元10世纪之前,西欧文明与东方繁荣的拜占庭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相比较,西欧文明远远落后,并且处于相当闭塞的状态。
11世纪至14 世纪由于不再有蛮族入侵而获得安定的局面,封建经济也逐渐发展成熟,与拜占庭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也有了较多的交往,使得中世纪文明有了大踏步的发展,工商业繁荣 ,城市普遍兴起,市民阶级涌现,封建庄园制逐步瓦解,封建割据的政治已向君主集权的民族国家转变,建立了很多大学带动了学术文化的振兴,开始出现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促使各种精神文化都有很大的繁荣发展。鼎盛期的中世纪文明是富有创造力的,
14世纪至16世纪晚期封建社会的西欧,由于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工商业萌发,作为封建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中世纪趋于衰落。
10.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伊斯兰文明崛起
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穆斯林崛起,繁盛的伊斯兰文明覆盖了从近东、北非至西西里、西班牙的广大地域。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兴起,1055年占领巴格达,推翻了阿拉伯帝国伍拔斯王朝的统治,继而征服小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安条克,1090年以后,又不断的侵扰拜占庭,拜占庭被周边的游牧民族欲联合突厥人夹击拜占庭,于是拜占庭阿里克赛一世不断派使者致书向罗马教皇及修各国君主求援,甚至表示同意与罗马教廷谈判教会复合问题。教皇乌尔班二世(1081-1099)利用拜占庭的困境,也看到塞尔柱突厥人因内讧四分五裂,就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东征计划,于是罗马教廷大肆宣传穆斯林和塞尔柱突厥人“异教徒”在耶路撒冷亵渎圣物、迫害东方基督徒与西欧朝圣者的舆论。继而远征东方,谋求世界霸权。
从11世纪到13世纪近两百年期间,罗马基督教会集结西欧封建统治集团,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这是世界文明是上的重大事件。实际上是权势极盛的罗马基督教会实行对外扩张,打着宗教圣战的旗号,以军事征服的手段挑起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和拜占庭文明的冲突,企图在欧、亚、非建立起罗马基督教的世界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作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文艺复兴文明开始兴起,中世纪晚期西欧文明已经超越了趋于衰落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阿拉伯文明,由中世纪文明促生的文艺复兴文明使西欧走在了世界文明的前沿。
十字军东征也是史上第三次东西方的文化大融和。
第一次东西方的文化大融和是希波战争。
第二次东西方的文化大融和是亚历山大东征。
11.马可波罗游记(13世纪)
马可波罗(约1254至1324年)出身于威尼斯的商业贵族,父亲和叔父都是来过中国的富商大贾。1271年他随父亲、叔父越过千山万水抵达中国,获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他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成为了在元朝供职的客卿。他曾任扬州总管,又奉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与南洋各国。1292年他受命由海路护送公主阔阔真远嫁宗王波斯汗。1295年马可波罗完成使命后西归,返回威尼斯,带回大量奇珍异宝,成为豪门巨贾。1298年他因参加威尼斯与夙敌热那亚的海战被俘,囚禁在热那亚的监狱。马可波罗旅行家的名声早已蜚声意大利,因此狱中许多人要求他讲述东方见闻,他便口述给同在一个监狱的狱友文章高手的卢蒂西亚诺,用法语写成了《东方见闻录》既《马可波罗游记》,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书中描述了马可波罗东行经过的从波斯到天山南北的国家和地区,记载了元朝初年的政事和中国南北多个地方物皋民丰的繁花景象;
描述、介绍了东南亚从日本到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以及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往,还讲述了成吉思汗 逝世后蒙古各汗国的战争和俄罗斯的情况。这部奇书给西欧人打开了视野,了解到在远东竟还有繁盛的中华文明,因而此书不胫而走,很快被译成欧洲的各种文字,人们争相阅读,在传抄,翻译过程中,竟产生出五六十种版本。
阿拉伯的科学成果传入西欧,打开了西欧人的科学眼界。提高了西欧人的知识水平,成为西欧十三世纪开始科学复苏的启动力。
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评价是:“heaven city天堂之城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将杭州高度赞誉为天堂之城。马可波罗称杭州是世界上“最富丽华贵的城heavencity
12.
欧洲在十四世纪爆发鼠疫,也称黑死病,
“黑死病”最初起源于亚洲西南部,随后随着商船散布到整个欧洲,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七千五百万人死亡,疫情爆发期间当时欧洲约有人口总数的30%死于黑死病。在威尼斯,由于几乎没有干燥的陆地可以掩埋死者,威尼斯的各条运河上都漂浮着尸体,
有些地区由于堆积的尸体太多,人们只好将尸体直接扔到大海里。面对着接连不断的病人,和运河里堆积的尸体,人们无计可施,能做的就只有祈祷,再祈祷。但是无论人们怎么祈祷似乎都无法平息老鼠的怒火,人们一片一片的被传染,然后死去。等市政官员们终于意识到这场瘟疫的起因是老鼠时,为时已晚。于是威尼斯市政厅颁布了一条法令:所有的商船都必须在海上停泊整整四十天之后才能获准卸货。既:“quarantine”(检疫/隔离)
现在,“四十”这个数字意味着检疫或者隔离。
13.文艺复兴的曙光
中世纪西欧的艺术的主题主要是表现基督教精神,服务于宗教信仰。绘画缺乏创造力,千篇一律、单调呆板的耶稣像和圣母像充斥圣坛,但丁的《神曲》标志着西欧中世纪文化的终结,已经开始迎接文艺复兴新时代的到来,但丁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中世纪西欧由于基督教神学的思想统治,科学理性遭到扼杀,愚昧迷信盛行,科学技术长期停滞不前。在早期中世纪的“黑暗时期”,科学发展几近为零。恩格斯在谈到这个时期的科学状况时说:“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有留下”。
在中世纪盛期(7到12世纪),科学研究已开始苏醒。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科学知识及技术的客观需要。这个推动力来自阿拉伯科学文明的刺激。7到12世纪,阿拉伯在天文学、数学、和应用科学方面,涌现了丰富、杰出的研究成果,其科学创造力在当时世界诸多文明中,可与封建社会盛期的中华文明媲美。阿拉伯的天文学在大量天文观测的基础上,致力于修正、完善托勒密的天文体系学说。巴塔尼及后来的多位阿拉伯天文学家所制订的天文表,订正了托勒密的不少错误;苏菲的《恒星图系》已确定现今世界上通用的许多星名;比鲁尼甚至提出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想法,并认为行星轨道可能是椭圆形,这对后来哥白尼创立日心学说的天体运行学说有一定的影响。数学:花拉子模吸收印度人和希腊人的数学成就,开创了自具特色的阿拉伯数学,他建立的代数学和用阿拉伯计数法的算术,成为至今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阿尔哈曾(965-1040)是继阿基米德之后的杰出物理学家,有著名的阿尔哈曾递推公式。他在光学原理和透镜成像方面有重要成就。贾尔比的“炼金术”(化学的前身)已用定量分析法从事硫化物和提取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实验,并将其用于工艺技术。阿拉伯人广泛吸取融合希腊、印度、中国、波斯的医学知识,他们的医学成就非常显著,哲学家阿维森纳所著《医典》是阿拉伯的医学百科全书,后被西欧作为医学经典著作沿用。阿拉伯的科学成果传入西欧,打开了西欧人的科学眼界,提高了西欧人的知识水平,成为西欧十三、十四世纪开始复苏科学的启动力。西欧中世纪孕育的科学思想,在文艺复兴中被发扬成为开阔探索宇宙和自然的科学理性精神,导致近代科学诞生的伟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