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责任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历史 |
从湖畔大学更名说起。
(5月17日),由马云参与创办的湖畔大学更名为浙江湖畔创研中心。
5月18 日教育部发文强调,大学,学院这些字样只允许存在于被批准设立的大学院校,经过依法登记的组织机构,文件中还特别点名企业,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机构不得胡乱使用大学等名称,
湖畔大学有着严苛的入学条件就算是顶级富豪,没有引荐人,没有邀请函,都不可以入学。湖畔大学也被冠以“全球最难进学府”的称号。所谓的湖畔大学,根本不是大学。就是一个湖畔富人俱乐部。或者就是以马云为首的成功人士,试图要组建“财团”?
网友们评论。马云就是想建立自己的王国。”“就是结党私营,与国争利,与民争利。以大学之名,行资本之实!同时被禁的不仅是“湖畔大学”,还有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
说起马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如雷贯耳,因为旗下产业阿里巴巴,淘宝的兴盛与崛起,让马云真正意义上的走上神坛,名扬四海。
随后马云又创办了不少独角兽企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所以不少网友都把互联网时代称之为“马云时代”,
作为企业家,他无法脱离资本的“原罪”。搞企业就要追求利润,他为压低成本高喊“996”,受益于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宽容却公开叫板监管体系是不争的事实,蚂蚁金服圈钱2万亿”、马云除了让人怎么花钱。好像没有做过别的。
“马云所追求的是利润!”
用资本的垄断追求利润最大化。
什么是利润?利润是将别人兜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自己口袋里装的满满的,别人的口袋被掏的空空的,然而马云对于增加社会财富的所做的贡献却几乎为零。
因而马云被不少人怒斥为利欲熏心的资本家。
2020年10月,马云被约谈,蚂蚁终止上市,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处以罚金182亿。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慌乱。一时间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成了全球紧缺物资,基本上是处于花钱买不到的状态。
然而不久我国的口罩产能就达到了每天能够生产口罩上亿只,但是美国每天却仅仅能生产几百万只。在这样巨大的产能支持下,中国人民很快就获得了抗疫的胜利。这个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同时还要归功于温州的众多爱国商人纷纷在抗疫前线投资建厂,生产各种抗疫物资,缺口罩就建口罩厂,没有熔喷布就建熔喷布厂,缺什么生产什么,极大的缓解了抗疫物资的紧缺。这就是资本介入抗疫的最好的例子。
而我们却只看到马云向美国捐献了一大批口罩。
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严重的空心化,无法构成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目前虽然毫无疑问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已经出现了工业低迷的倾向,
中国工业GDP的占比从2002年的42%下降到2019年的32%。制造业的GDP占比从2006年的46%已经下降到27.7%。工业低迷就会影响国本。
(*数字来自2021凤凰网(夏季)财经峰会)
二.什么是资本
资本是用于投资而获得利润的本金或财产,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因此资本的最终目标是为增加社会财富做出贡献,同时获得利润。从而实现民富国强。
同时资本又是贪婪的,资本往往会流入那些收益非常高的领域。
实现工业化有两个前提条件:
3.1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西欧的资本主义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能够得到持续的上升和发展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及随后发生的全球殖民是密不可分的。殖民地的财富让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德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在近300年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时代,这期间,英国的圈地运动引发了农业革命,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转移。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解放的积极价值。是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禁锢,文艺复兴之后,以人性为基础,提倡理性、弘扬经验的新的时代精神。
欧洲列强靠着殖民扩张和战争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正是启蒙运动所带来的新的时代精神以及正在走向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结构,引领西欧走向了现代工业文明。在这个过程当中资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资本在不同的国家走了不同的道路,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下面来看看,欧洲15世纪到18世纪资本在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以及资本在不同的国家都走了怎样的作路。
3.2西欧各国近代文明的发展道路
西班牙:
西班牙是欧洲第一个富裕起来的国家。
由于落后的农业难以为工业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西班牙的工业发展只能大部分依靠外国投资的支持。但西班牙却是欧洲最先富裕起来的国家!随着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西班牙在美洲占有了最广大的殖民地,除了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外,中美洲和南美洲全部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从而有最丰富的贵金属(金、银)来源,16世纪末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贵金属有78%出自西班牙统治下的美洲。巨大的海外财富给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实力与自信。依托着雄厚的海外财富西班牙王室拒绝一切工业上的发展,他们做的只是买买买,买荷兰、印度与英国的纺织品,买印度的香料、买中国的瓷器与茶叶和丝绸,以及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来自殖民地的财富基本都被王室和贵族挥霍掉。这样反而刺激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工业发展,加速了整个西欧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但在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中,西班牙的国力被消耗殆尽,西班牙在美洲及印度的殖民地逐渐被英国和荷兰取代。西班牙失去了在欧洲的地位。
西班牙的资本被挥霍和消耗掉了,在欧洲完全失去了地位。
荷兰:海上马车夫--精明的商人
在西欧,商人最初的职业都是马车夫。马车夫在运输货物的同时也会进行买卖。后来随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买卖人才慢慢的从马车夫中剥离出来成为商人,商人为了从事买卖活动而积累的资金,从而形成了商业资本。
荷兰在16世纪中期就开始成为西欧北部的主要商业中心,17世纪上半叶荷兰已经成为西欧最大的经济强国。荷兰生产的呢绒、丝织品和麻织品在欧洲和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英国的呢绒业要靠荷兰来完成最的工序,荷兰的造船业更发达,英国和西班牙所用的大船都要荷兰来制造。荷兰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尼德兰最早形成了西欧资产者人数最多的富人聚集地,这些商人将他们的目光主要聚集在经商上,靠贩卖货物来赚取利润。怀着把世界据为己有的野心,他们称自己是在全世界采蜜的蜜蜂,他们把北欧称为他们的森林、把莱茵河畔称为他们的葡萄园、把西班牙爱尔兰和德国称为他们的羊圈、把普鲁士和波兰称为他们的谷仓。这些商人对于手工作坊的投资毫不关心,17世纪中叶,荷兰在海外逐步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位,占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许多殖民地,真正成为17世纪的标准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资本更多的流向了商业。
只注重经商而不注重工业发展的荷兰,呢绒业与纺织业很快被英国超过并被取代。
英国
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也是开始于15世纪和16世纪初。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压倒了荷兰,英国的资本更多的流向了产业。
到了16世纪,原来分散型的手工纺织工场普遍形成了较大的集中型手工纺织工场,有的工场工人人数多达上千人,英国对于羊毛的需求量越来愈大,导致羊毛供不应求,羊毛成立紧俏商品,羊毛的价格比起15世纪中叶上涨了两倍,,随之而来牧羊业成为了热门的产业,造成牧场地的价格比耕地的价格高出一倍,而草地的价格则比耕地的价格要高出两倍。而且一英亩地用于放牧羊群的土地,比起一英亩的耕地的收入要高出两至三倍,英国的纺织业发展了,英国的畜牧业所生产的羊毛,基本都被自己的纺织业消化了,英国开始大量出口呢绒,基本不出口羊毛了,英国呢绒的产量已经占据了欧洲第一位,
圈地运动
为了追求羊毛的利益,英国在大地主的要求下,国会通过立法允许他们将原来的大片公共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土地。这些土地的地主,纷纷将圈占的土地以及原来的耕地尽可能的改做牧场开始放牧羊群。到16世纪末,被圈的土地达到68万英亩,另有被国王以宗教改革的名义没收的教会及修道院的大量土地,分配或卖给新教的土地经营者,这些土地大多也被圈为牧场,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6世纪到18世纪长达三百多年,促成了英国自耕农阶层的解体,形成了农业资本主义经营者和农业雇佣工人两个阶层,
圈地运动引发了英国的农业革命。
那些原来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从此变成了农场的雇佣劳动力,或成为城市中的自由劳动力。农场主们摒弃了原来效率低下的经营模式,引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增加资本的投入,雇佣农业工人耕作,引进新式农具和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引起了一场农业革命。这场农业革命为牲畜和人增加了食物,畜牧业的扩大和改进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畜力和肥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肉类和奶制品,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羊毛原料。到1750年英国的农产品已有15%可以用于出口。到了18世纪末,英国的平均亩产已经高于法国的2.5倍。
这场农业革命也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
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为城市和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和原料,农业利润的增加可以给农业追加投资的同时也为工业积累了资本。此后农业变革开始在欧洲大陆展开。
自耕农的消失和工资劳动者的增加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
而殖民帝国的建立则为英国直接带来了海外财富以及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并为工业制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
在18世纪,英国和法国为争夺殖民地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随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英国彻底击败了主要对手法国,先后夺取了法国所属的整个加拿大和北美大陆上的全部法国殖民地,同时夺取了西班牙所属的佛罗里达,取得了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黑奴专卖权等贸易特权。并在南亚彻底击败了法国,英国利用黑奴专卖特权,通过三角贸易:把曼彻斯特的棉布和杂货运到非洲,再将非洲黑奴贩运到西印度群岛,然后将美洲的糖浆和原棉运回英国。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仅在1783年至1793年的10年间利物浦的贩奴商人就贩运了30多万黑奴,谋取3总额达到了1420万英镑。
18世纪80年代,英国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样英国建立起一个遍及全世界的殖民大帝国,并且成为拥有强大海军和巨大商船队的海洋霸主,。使得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并增加了原料来源。因此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充分的经济准备。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英国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经历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英国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工业上则出现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局面。
1698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被授予特许权之后,股票交易变成了合法的生意,从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以来,英国还取消了国内的关税大体上实现了度量衡制度的标准化,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
资本介入了纺织品的生产过程
从16世纪开始,商人和制造商们就开始对家
庭手工制作作坊投资,尽可能 在每一个工序上采用机器代替人手工,各种机器不断被发明出来,珍妮纺纱机、织布梳棉机、漂白机整染机也相继问世,
英国形成了完备的纺织机械系列,使得英国棉纺织品的产值由原来的国民经济的第九位一跃上升为第一位。
在纺织机械革新的带动下,其他工业部门也都开始进行技术革新,逐步采用了机器生产。
蒸汽机的发明,使英国开启了机器造机器的时代,英国的工业革命突飞猛进的展开。
经过10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革命将英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75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左右,而在1840年已达到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到1860年全世界2/3的煤,1/2以上的铁和棉布都是英国生产的。英国还垄断了全世界的制造业。英国的商品处于其它国家无法与之竞争的地位。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人口增加
工业革命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量财富,为英国及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英国成为了18世纪世界最强的国家。资本家们从经济增长中也获得了巨额的利益。
英国的资本流向了产业,使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英国成为18世纪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法国
浪漫的法国人钟爱奢侈品并热衷于通过放贷赚取利息
16世纪以后,法国王室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连年的战争,造成国库空虚,于是法国王室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但是农业是法国的经济基础,农业的没落与萧条,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传统的手工业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拖了工业生产的后腿。普法战争的失败招致的割地赔款的损失阻碍了法国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法国工业的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尤其是高档奢侈品的生产。
王室非常鼓励奢侈品的生产与出口。还专门开办了皇家手工业工场。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法国成为欧洲各国上层权贵的奢侈品供应基地,大量的贵金属(金、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了法国。法国变得非常富有。
法国的农业发展比英国落后,小农经济仍然非常普遍,高额的农产品关税和相当多的公共土地的持续存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许多公司都是谨小慎微的家族公司,他们宁愿将利润投资于土地也不愿用来扩大公司业务。许多农民都是把钱藏在床垫里或埋在菜园里。因此,这样的法国为工业筹集资本是相当困难的。
高档奢侈品一直在法国工业中占据绝对优势。化妆品和葡萄酒成为法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尽管如此,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法国的工业生产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钢铁产量、铁路长度、汽车产量都占据世界第二位。但是法国金融资本的发展大大超过了工业资本,借贷资本的高度发展削弱了工商业投资,因而造成法国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集中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英国退居第四位。
法国的资产阶级宁愿将资本的大部分投在借贷领域而不是工业生产领域。
1892年,法国出售的债券和其它有价证券共有770亿法郎,而投入工商业的资本却只有66亿法郎。
法国投向国外的资本又大大超过投向国内的资本,法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以政府贷款的方式借给其它国家,从1888年起到1914年法国借给沙皇俄国的贷款已高达120多亿法郎。
法国的资本主要流向了奢侈品生产和金融信贷,尽管所获利润可观,但是法国的产业薄弱。
德国
德国后来者居上,
十八世纪初,德国的政治和经济都落后于英法两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有大小300个左右的封建小邦,只有普鲁士王国比较强大,政治经济实力掌握在容克贵族手里。此时的德国从整体上来讲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受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德国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
,德国的工业革命从19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柏林逐渐成为机器制造业的中心,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则在普鲁士西部煤炭蕴藏量丰富的鲁尔盆地繁荣起来。普鲁士的国家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命私人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从英国聘请技术专家来协助发展工业,推动技术教育。
德国的工业化起步虽晚,却可以直接采用最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来装备工厂,比起英国那些一个多世纪以前建立的设备老旧的工厂,德国的工厂显然具有技术上的优势。
德国的金融资本注入到制造业
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银行开始营业,它为工商业提供了投资,1834年由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关税同盟覆盖了全德意志4/5的领土,对德国的统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进入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的生铁产量从670万吨增加到3400万吨,铁路线长度从6000公里增加到将近1.9万公里,机器制造厂从130多家增加到300多家。1870年德国的工业生产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3%,超过了法国,位居世界第三位。同一时期,德国的农业也由农奴制的封建庄园经济逐步过渡到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
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了《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废除了农民所负担的封建义务。容克贵族因此而获得了巨额赎金和大量土地,他们利用这些资金对庄园进行扩大和改造,使庄园成为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农场。并采用农业机器和化肥,兼营面粉加工、酿酒等工场,此后农业生产率开始稳步增长,大多数农民则转变为雇农或城市里的工人。
1871年随着普法战争胜利,德国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德国利用从法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以及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工业国家之一。德国的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注入到了工业发展,随后将洛林地区的铁矿资源与鲁尔地区的煤矿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德国的工业提供了新的动力。到1900年,德国的钢产量增长到667万吨,超过了英法两国产量的总和。煤产量增加到近1.5亿吨。铁路线的长度增加到近5万公里。德国的化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产业,为农业和工业生产出大量的化肥、硫酸、氯化物苯胺染料等产品,德国的机器制造、造船、电气等工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30年内,德国的对外贸易翻了一番。到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全世界的16%,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德国直接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装备工厂,
另一方面德国的银行在德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德累斯顿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其它大型投资银行,在给工业公司发放贷款的同时,大量的购买这些工业公司的股票,渗透到这些公司的内部,以确保接受其贷款的公司能够妥善的经营,从而形成了金融资本。
最后,德国的大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教学质量很高。这些大学即是科学研究的中心,教学内容又注重应用
德国的国家资本以及金融资本流向了农业、工业制造、教育、化工、国力迅速超越了英国仅次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不仅在经济上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在欧洲成为首屈一指的工业大国,军事上也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
进入20世纪以后,从60年代到80年代,全球掀起了一股殖民地独立的浪潮,原英法殖民地纷纷独立。延续百年的殖民帝国和殖民主义体系终于土崩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亚非拉一个个民族独立的国家体系。
失去了殖民地财富与资源的英、法、德开始走向衰落。经济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了美国,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四.追逐利润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一场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原子能和空间技术以及海洋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史称第三次产业革命。
第三次产业革命给各国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带来了重大变化。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和服务业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服务业(金融、软件工程、通讯等)总产值第一次超过物质生产行业的总产值。
即使在制造业内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行业也逐渐衰落,而那些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计算机硬件、机器人、原子能、航天、通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却迅速崛起,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干。第三次产业革命还改变了产业的布局。过去的工业区往往集中在煤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而新兴产业则按照科技资源集中的原则选择发展基地。60年代美国兴起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就坐落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硅谷集中了成千上万家电脑和半导体生产厂商以及软件和网络公司。这些坐落在硅谷的企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都远远高于其它传统工业。
而资本往往会流入那些收益非常高的领域。
美国政府用于科技发展的投资数额一直领先居世界首位。1950年的科研和发展经费为52亿美元,1960年为135亿美元,1970年增长至261亿美元,此后持续增加,超过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
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提出了一种观点:“企业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存在”。正是因为华尔街对利润的要求,市场估值迫使制造业开始“减肥瘦身”。”
他们开始专注“核心”专长(比如创新研发),生产设施被认为是拉低股票市场估值的不良资产,生产制造也成为这些企业首先急于摆脱的环节,企业架构趋于“轻资产”模式,“轻资产”也往往被给于高估值的奖励。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制造业开始衰退,金融、保险、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扩张。
从制造业整体来看,美国继续借助产业链国际化脱离生产,将工厂外包,仅在美国保留研发和运营人才。与此同时,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也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取之不尽的高性价比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缓缓打开,当然,还有生产能力,中国成为美国生产制造迁移的最重要的“接盘侠”之一。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
美国在享受了三十多年的外包红利后,美国制造栽在了口罩和呼吸机产能上。
由于传统工业区的居民陷入结构性失业,信息革命事实上加剧了贫富差距,造成东西海岸与传统工业区、劳工与城市知识分子、代际之间的对立。劳工阶级快速转向保守主义,与支持本土企业、反对外来移民的共和党越走越近,这也是2016年特朗普竞选能够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服务业(金融、保险、软件开发、房地产)过于发达,现在服务业的GDP高于75%,美国的第一产业只占GDP的1%,而第二产业(制造业加上建筑等行业)也就20%微微出点儿头.
如果制造业长期萎缩下去,“空心”下去,服务业的兴旺局面也许可维持一段时间,但终究要垮下去。英国就是前车之鉴。
19世纪中期,英国曾经依靠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使其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但随后,英国工业资本大举对海外投资,20世纪初,英国海外投资一度超过国内投资的规模,致使英国国内工业生产,从19世纪末期开始下降,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放慢,最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从“世界工厂”跌落为工业品进口国。
从此以后的半个世纪内,英国虽然还保持了金融方面的领先地位,但以后也被纽约所取代,随后又被东京超过。美国今天正在重蹈英国的覆辙。
如果制造业一直下降,金融服务业中心有一天将转移到日本。实际上,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现在已经赶不上日本。
小结:
西班牙挥霍并消耗资本而不创造财富,荷兰将资本投入商业而不发展工业,西班牙与荷兰17世纪末就开始衰落了,英国将资本投入到农业、工业,推动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成为18世纪最强国。德国将资本投入到农业、工业、教育、化工,并直接采用最新技术,持续进行技术进步。在20世纪初成为欧洲最强大国家。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流向了高利润的服务业,远离制造业。美国逐渐走向了制造空心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富豪越来越多 ,富豪们掌握的资本也越来越多。
40多年来,富豪们手中的资本更多的流向了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这些高利润的产业。本文在开头指出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已经开始出现空心化倾向。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工场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中国无疑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现在几乎可以造出任何东西。但必须认识到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也就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科学研究,医药行业与欧美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农业生产集中程度与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等方面与欧美日也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投入以进行发展。
中国的资本大有可为!
中国的资本不要步英国与美国的后尘,要在基础部件、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引入更多的资金,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保持技术先进性。
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也需要引入跟多的资金,
资本肩负着增加社会财富的责任
资本要跟上宏观局势,投入到国家建设的大圈子里来,为增加社会财富做贡献.使国家强大,使军事力量强大,同时资本也会获得可观的汇报:利润。
这才是真正的民富国强!
胡雪鸥
2021年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