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部分
(2010-06-03 17:24:23)| 标签: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育 | 分类: 精彩课例 | 
 
第九课:植物与能量
教学目的: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能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难点: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能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造了哪些物质。
教学过程:
导入:假设两种植物放在有阳光和阴暗的不同地方,请问会有怎样的结果?
一、探究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和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食物获得的,而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形成假设。教师通过投影出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假设。
3、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指导
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估计多数学生会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是从土壤中来的,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准确地说离不开土壤巾的水和养料),可能有部分学生能根据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的事实,会认为植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阳光,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海尔蒙的柳树故事,说明植物体内的能量不是主要来自土壤,那么又是从哪儿来的,在植物体内以什么形式贮藏起来呢?学生可以猜想到主要来自阳光,并以化学能的形式贮藏在淀粉或其他物质中。
4、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
5、实验验证。假设说植物的能量来自阳光,并以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那么怎样证明淀粉中贮藏着能量呢?做燃烧淀粉的实验,
6、交流结果。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得出的结论及理解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遮塑中。
二、光能与化学能:
1、教师引导学生形成问题。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那么,光能通过绿色植物是怎样转化成化学能的?
2、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能量在植物叶片中的转化过程。教材第43页图片,制作一件活动课件或教具,用光控的方法,通过不同颜色闪光二极管的变化或设计成覆盖片,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中可以分三层进行:
(1)演示课件或教具让学生初步感知能量在绿叶中的转化过程;
(2)出示问题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植物合成(淀粉)时,是在什么能量作用下进行的?需要的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各是什么?淀粉中贮存着什么能量?
(3)分步演示课件或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寻找问题的答案。
3、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着“在上面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整理获得的信息。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5、指导学生进行畅想:假如自然界中没有了绿色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1)没有了绿色植物就没有了光合作用,没有了光合作用就生不成淀粉和氧气;
(2)没有了淀粉和氧气,我们的生命活动会怎样?
三、保护绿色植物: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a、地球的范围很广,除了人之外,还有大气、环境、气候等。可以从两方而思考问题,一是从绿色植物促进或阻止能量的传递方面思考,如绿色植物对声、光、热等能量的影响;
b、是从物质的转化方面思考,如绿色植物对空气成分(气体、固体)、水、土壤的影响。
2、获取信息。该环节具有开放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
 
①光合作用与空气成分有什么关系?
②绿色植物的减少会带来什么影响?
 
 
3、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保护绿色植物的措施,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材第44页表中。
四、小结——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是:
首先人和动物离不开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氧气生存,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
其次是绿色植物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五、作业:
查找: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及相关的科普网址。
板书设计:
 
 
 
 
 
 
 
 
一、 
二、光能与化学能:
三、保护绿色植物:
 
10、动物与能量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某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二、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某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三、教学重点:
分析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人类日常生活需要哪些吃什么?哪些动物需要哪些能量?
2、学习新课:
A、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活动目标
1、能通过研究发现某些动物是通过捕食获取能量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的概念。
活动过程:
 
2、提问:如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按顺序说出谁被谁吃?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上述四种动植物各自吃什么以及它们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将这些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
3、谈论:某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训练学生系统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讨论:学生根据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材第46页图中,并给这种食物关系起个形象的名字。
5、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相互之间进行补充和评价。
6、小结:在上面的动植物中,草(或小麦)能吸收阳光的能量自己制造食物,其他动物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营养物质。动植物之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止。
在草(或小麦)、蝗虫、青蛙、鹰四种动植物中,当太阳的光能通过小麦的光合作用进入之后,按照草(或小麦)——蝗虫——青蛙——鹰的顺序,逐级单向传递或转化
7、运用:教师出示更多的图片,如小白菜、菜青虫、小鸡、蛇、鹰等图片或课件,让学生找出食物链,分析能量是怎样在食物链中传递或转化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帮助学生归纳食物链的概念。
B、结网游戏
活动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结网游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3、能发现各种食物链之问也能通过食物关系形成食物网。
4、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网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活动过程:
 
1、室内活动:
 
 
 
 
 
 
 
 
 
②每10人结成一组,每人扮演一种生物。根据自己扮演的生物选择恰当的头饰。
 
 
 
 
2、室外游戏:
 
 
 
3、教师进行小结: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会受到什么影响?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我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止。
作业:设计一条6种动植物得食物链
 
 
 
 
 
11、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设计并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2、能分析出白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4、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二、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教学重点:通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设计并制作一个风动小装置。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谈——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学习新课:
A、能量的转化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形式的能量通过能量转化装置是如何被转化的。
2、能从图中分析出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活动过程:
1、讲解什么是能量转化装置,出示电灯泡、摩托车等能量转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启发学生提出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
2、探究不同形式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提问:电吹风机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是什么?
4、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描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逐一分析工作时输人和输出的各是哪种形式的能量。提醒学生注意,多数能量转化装置输出的能量不只是一种形式:如吹风机输出的有风能、声能、热能。
5、学生将自带的机件尝试拆卸一些装置以探究其工作过程,特别提出——有些危险的或不宜拆卸的尽量不要拆。
6、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的转化过程。
 
 
同一形式的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又是怎样转移的?学生可能会发现利用水能发电.当然发电机输入的能量也可能是风能、热能、光能、原子能,输出的是电能;
电能在不同物体(电线、家用电器等)间转移;家用电器中输入的是电能,输出的可能是光能、热能、风能、机械能等。
7、小结:能量在物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能量在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是需要经过水坝、电厂、电缆(线)、变压器、电器等。
B、制作风动小装置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2、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方案。
3、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5.在设计和改造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利用风能,设计制作一个小装置,使它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声音。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的风鼓、笛子、风车模型等物品,想出更多的利用风能发声的模型——制作一个风动小风车。
2掌握方法。让学生观察风动小风车模型是什么样的,由几部分组成。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3动手制作。学生动手制作小风车或其他模型。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很可能有的学生做不成,如果多数学生做不成,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4、展示评价。
 
 
 
5、小结:小风车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物体进行转化的。
C、改造风车模型
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设计改造风车模型的方案。
2、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
活动要求:
1、找更多的风动装置、电动装置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它们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
2、可以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学生创造设计风车的办法,使风能转化成其它能。
3、通过讨论交流,选出最佳的方案。
4、进一步完善方案,并将完善后的方案以图或文宁的形式展不出来。
5、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制作。
6、通过反复调试,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并解释其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比一比谁的设计更具创造性。
D、作业:
回家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制作。
 
 
 
 
 
12、电铃响叮当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并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2、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3、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4、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碰,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5、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教学难点: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三、教学重点: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并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听过收音机吧,声音从哪里发出,为什么?
2、学习新课:
A、制作电磁铁
活动目标;
l、能按照指导制作电磁铁。
2、能通过实验观察出电磁铁在通电和断电时出现的现象。
3、能分析出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电铃,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出声音,断开电源停止发声。启发学生提出电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问题。然后打开铃盖或出示电铃剖面图.让学生观察到电铃内部有个缠绕着漆包线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2、制作电磁铁。
 
3、观察电磁铁的磁性。
(1)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
(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电磁铁有什么性质?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
4、小结:
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
成磁能的装置。电磁铁吸起铁钉的个数是不同的,
B、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太小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2、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假设)。
3、能通过讨论发现本组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与其他组不同的原因。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在活动1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
先提示学生从电磁铁的结构,推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估计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电磁铁产生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和线圈有关。可能电流越大磁力越大,也可能电流越大磁力越小;可能线圈的匝数越多盛力越大,也可能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小。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验证。
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5、交流与评价。
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方法和结果,
C、电磁铁的用途
活动目标:
1、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2、能大致说出电铃的基本工作过程。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
2、出示电磁起重机、电话,阀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更多的应用电磁铁的实例。
D、阅读“科学在线”,认识电铃的工作原理。
(1)阅读
①电铃由几部分构成。
②电铃是怎样工作 的。
 
 
E、小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作业: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磁力更强的电磁铁,比一比谁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铁钉最多,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13、能量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简单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2、能推测、独立提出研究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有关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的问题。
3、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完整的试验或调查研究。
4、能根据生活实际需要,独立设计一个控制能量装置的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设计方案。
5、能举例说明一些控制能量装置和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独立设计一个控制能量装置的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设计方案。
三、教学难点:推测、独立提出研究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有关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不给病人吃东西,有什么好办法?不给自己?
板书——控制
2、学习新课: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控制的有关问题
A、寻找能量控制装置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从生活中找出控制能量释放的装置。
2、能分析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简单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3、能举例说明一些能量控制装置和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出示百页窗、太阳伞、风扇开关(时间和速度开关)、液化气灶开关(旋钮开关和风门开关)等能量控制装置,请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用途,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物品用来控制光能、电能、热能、风能等,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能量控制装置的问题,导人新课。
2、指导学生小组活动,寻找生活叶1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
(1)寻找生活中有哪些控制声、光、电、磷、热、气等能量的装置,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2)小组活动,说说自己知道的能量控制装置.填写在教材第56页表中
3、汇报找到的能量控制装置。在汇报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已的看法,培养学生质疑、分析能力。
B、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目标:
1、能独立提出研究有关能量控制的工作原理的问题。
2、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完整的试验或调查研究。
3、能推测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活动过程;
1、提出或选择问题。
在活动l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如——自来水龙头为什么能控制水流的大小?定时器为什么能按时关闭收音机、电扇、空调等电器;街道上的路灯为什么能日落即亮,日出即灭。
2、获取整理信息。
指导学生根据选择的问题,获取和整理信息。
(1)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①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取信息;
 
 
 
3、推测。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或收集到的资料,推测能量控制装的内部构造是怎么样的。
4、联系实际。
指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举出生活中更多的运用某一种原理的能量控制装置。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
5、交流。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说明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被控制的。
C、设计自控装置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生活实际需要独立设计一个控制能量装置的方案。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
3、能通过市场小调查从大家的设计中客观地选出最佳方案。
4、能对自己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改进。
活动过程:
1、这是一个创造性活动, 指导学生明确设计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教师列举钟表定时器、电饭锅热控开关、电扇定时开关等学生熟悉的装置,说明什么是自控装置及自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2)学生设计自控装置的基本过程是:
①先根据设计的题目,明确能量自控装置的类型;
②根据装置的类型,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借鉴某些实物模型,设计能量自控装置的结构,并用简图表示出来;
③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修改自己的方案;
④设计方案,并填写记录表。
2、学生确定设计的题目.收集有关资料,设计自己的能量自控装置。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能量控制装置方案.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新颖,利用评价表进行评价。
D、阅读科学在线
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的素养,了解科学家对事物的观察、想像和创造过程,体会科学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
E、小结:
作业:收集有关资料,设计自己的能量自控装置
 
 
14、常用能源
一、教学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来源。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来源,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来源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来源。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来源。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1、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方法: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法,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和 环境的影响的资料,训练学生科学阅读的基本能力。
 
①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什么 影响?
②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和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会对水域及水生动植物带来什么影响?
 
 
4、组织学牛交流阅读分析结果。
C、“科学在线”——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②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活动目标:
1、能举3个以E的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3、能意识到人类要节约水必要使用的能源。
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及想像能力的活动,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2.将想像的结果,写成一篇科学幻想短文,可以配上图画。
E、小结:
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交流评价每个学生的短文, 及时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给予表扬和鼓励。
作业:修改科学幻想短文
 
 
 
 
 
 
 
 
 
 
15、节约能源
一、教学目的: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三、教学难点: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2、学习新课:
A、我国的能源问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第69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活动目标: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C、“节能作品”大赛
活动目标: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活动目标: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4、阅读教材第73页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E、小结: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16、开发新能源
一、教学目的: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并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比较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足。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4、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二、教学重点:
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并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见过微波炉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工作的?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2、学习新课:
A、能源比较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生物质能源。
3、能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足。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天然水合物、核能的图片。指导学生认识新能源的种类;从能否再生、到环境的影响、开发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个方而认识新能源的特点。
3、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认识更多的新能源,将自己收集到的新能源记录在教材第7 5页表中并分析其特点。
4、组织学生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在开发利用中涉及到哪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相关专栏,定期与同学分享。
B、制作太阳炉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征准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4、能举例说明使用太阳炉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过程:
1、作品引领,激发兴趣。出示太阳炉模型,让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由几部分构成。
2、讲解太阳炉的功能——它可以将阳光集中在一点,获得很高的热能,用来烧水、做饭等。
3、掌握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制作太阳炉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
(1)介绍制作太阳炉的材料,其中光亮的铝箔是制作太阳炉关键性的材料。没有铝箔可以用镀有铝膜的包装袋(盒),如牛奶纸盒(袋)、饮料包装盒或水银镜等代替。
(2)讲解制作太阳炉的方法:
 
②划线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划一次,目的是为了便于弯折,也可以用刻刀划半刀,具有同样效果;
③将铝箔抹平,亮面朝外铺在纸盒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反光效果,如果将铝箔做成一个伞面.反光效果可能会更好;
④在纸盒的外面包上不同的材料是为了保温。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如棉花、泡沫塑料、纸等。
3、设计与创作。学生根据方法提示.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太阳炉。提示——使用剪刀、刻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自己或他人。
4、实验观测。课下将盒子的斜面向着太阳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将盛水的杯子放进盒内,用塑料纸蒙在盒口上面,是为了保温和增温。用温度计观测水的初始温度,然后每隔10分钟观测一次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分析使用太阳炉的优点和缺点.并说一说其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被转化的,
6、讨论:太阳炉能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7、交流评价。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太阳炉;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想办法调试.改进自制的太阳炉。
C、畅想新能源的开发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
2、能根据提示写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3、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活动过程:
1、讲解: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但它最大的弱点就是受时间的限制太强,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称做“变色龙”的物质,克服太阳能这一弱点。谁想知道“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又是怎样吸收和释放太阳能的吗?
2、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其中的奥秘——“变色龙”最大的优点是,当阳光充足时.通过变色来吸收储藏太阳能,当没有阳光而需要太阳能时.它可以通过变色释放太阳能。这就克服了太阳能的利用受时问限制的弱点。开发利用新能源关键是开发研制像“变色龙”那样的材料或设备,从而有效地储存和释放来自太阳的光能和地球内部的热能。
D、小结——畅想新能源。
 
 
 
 
 
 
作业:制定自己的开发新能源的计划。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