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晨报》2005年12月28日报道:舟曲泥石流由来已久
(2010-08-15 18:44:50)
标签:
泥石流兰州晨报灾害冰雹碎土舟曲杂谈 |
分类: 调查研究 |
《兰州晨报》2005年12月28日报道:关注甘肃白龙江水土流失
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滔滔白龙江横穿全县,宛如飘逸的哈达,穿林海,越深谷,增色不少。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加剧,舟曲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白龙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恶性变化,由此诱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不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
洪水:泛滥成灾的猛兽
水资源丰裕是舟曲县得天独厚的条件,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横贯县境南北,被当地群众誉为三条飘逸的哈达。然而,近年来每到汛期,三条河流河水暴涨,洪水冲出河堤、漫进村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沿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白龙江爆发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沿岸8个乡镇64个行政村6.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25万元。
“一江两河”频频爆发的洪灾让沿岸群众到了谈水色变的地步。此外,冰雹和暴雨引发的局部山洪也侵扰着当地群众。据《舟曲县志》记载,1950年至1990
年,舟曲境内有记载的较严重的雹灾、暴雨、山洪灾害多达23次,其中1970年6月的一次雹灾中,最大冰雹重约100克,农田受灾1.3万亩;1987年
4月,全县有14个乡遭冰雹袭击,同时有十多个乡遭遇大暴雨,受损严重。当地群众说,天空中飘过一片云,就有可能带来暴雨、冰雹或山洪。
滑坡:悬在头顶的利剑
凡到过舟曲的人都忘了不了那里的地名:锁儿头、泄流坡、南峪、谢家坡等,但记住它们不是因为那里风景秀丽而令人难忘,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些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危险滑坡地带。据统计,舟曲县共有滑坡隐患点43处,白龙江河谷是滑坡灾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带,舟曲城区是全县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省道313线仅两河口至县城17公里的路段两侧就分布着13处灾害性滑坡,滑坡灾害点遍布全县22个乡的116个村社。如此密集且活动频繁的滑坡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
记者了解到,滑坡灾害经常毁坏公路、桥梁,阻断交通,危害十分严重,一旦爆发,方圆很大地域都可能遭遇毁灭性的灾难。1981年以来,泄流坡发生过8
次大规模的滑坡,而1981年4月9日的山体大滑动,下移土石方3400万立方米,导致白龙江阻流,回水8公里,积水1300万立方米,形成自然水库,回水头到达县城以上,公路中断,淹没土地814亩,粮食损失18.42万公斤,房屋倒塌829间,受灾群众151户,直接经济损失
151万元。此事还曾惊动了国务院,当时的甘肃省省长李登瀛亲临现场指挥,兰州军区某部出动两个工兵连,连续奋战20昼夜才排除了河道障碍,解除了险情。
近日泄流坡又出现了险情,山体裂开了好几个大缝隙。这里的山体常年蠕动,土质像豆腐一样松软,不断有碎土块从山上滑落下来。省道313线从坡前穿过,过往车辆路过此处时全部加速行驶,一刻也不敢停留。县上有关领导告诉记者,此处每天都有大量的碎土块滑落在路面上,每天早晨都要用推土机清理路面。
汽车沿省道313线行驶时,频频出现一块块由政府设立的滑坡群防点警示路碑,犹如一把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当地人民的头上……
泥石流:无处不在的威胁
与滑坡一样,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同样分布广泛,舟曲全县共有86处之多,白龙江河谷犹为集中,仅两河口至县城就有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寨子沟、硝水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等高频泥石流沟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
在舟曲,泥石流冲毁公路、桥梁的事每年都有发生,三眼峪沟泥石流仅1978年、1989年和1992年三次爆发就造成842间房屋毁坏,死2人伤
194
人,近期还曾冲毁公路桥1座及县城内桥梁3座。舟曲有相当数量的耕地是群众从泥石流堆积扇上开垦出来的,群众修建的排导沟多不能满足泥石流排导要求,泥石流一旦爆发,
耕地首当其冲。当地领导告诉记者,滑坡和泥石流是舟曲境内的两种主要山地灾害。这些灾害稳定性差,易发程度高,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近年来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76.6万元。
(文/图 本报记者冯保 阎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