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失去感动中国机会的人物之一
邹勉:商品分尽顶瓜瓜
黎光寿/文
编者按:又到了CCTV评选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了,作为一个新闻人,我在2008年所遇到的许多人物一直令我非常感动,但是由于我所供职的《市民》杂志2008年陷入了不能出刊的困境,所以我虽然都对这些人物进行了采访,但却没有机会发表,只能让这些令我感动的人物留在我的内心里,让他们湮没在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中,我感到极其遗憾。
2008年是大事频发的一年,年初雪灾的时候,我就坐上了火车回到被冰雪覆盖的贵州家乡,看到我的家乡父老抗雪灾的情景;512大地震以后,我跟随几个青年一起到了四川,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抗震救灾活动,我到现在仍然为我成为在灾区行动的百万志愿者之一而自豪。
尽管2008年对我来说是几乎没有发表文章机会的一年,但我每经历一个事件,我都将所见到的人和事记录,我相信我所见到的令我感动的人们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感动,可是在我准备将2008年写作但是没有机会发表的20万字的新闻稿集集出版的时候,好几个出版商都告诉我,我写的是新闻,时效性已经过了,已经没有市场卖点了。
在CCTV即将推出2008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觉得既然这些人已经感动了我,就应当把他们的事迹宣传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触,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所以我从今天开始,陆续将他们的故事放到这个名为“第九世界”的博客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大餐。
对于我们来说,今天,已经即将到2008年岁末的时候,由于没有公开报道,他们已经无法获得“感动中国”的奖励,但是他们身上的精神和他们的行动却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和我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灾难频仍而又自强不息的伟大主题。
——编者
“北川县城有个顶瓜瓜超市,在512地震发生当天,他们顶瓜瓜的人做了顶呱呱的事,把他们150万的货物都分给了灾民,保证了北川县城80%幸存者的生活,你去采访他们一下。”2008年7月6日,记者在采访绵阳永兴百货老板刘永兴时,他这样对记者这样说。
于是,记者踏上了寻找顶瓜瓜超市的总经理邹勉是一件麻烦事情——他在地震前没有一天停歇过,地震以后也没有一天停歇过——他参与了板房的搭建等工作,同时也在整天谋划着顶瓜瓜超市的东山再起。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跑到简阳去看船,“地震后北川好多地方形成了堰塞湖,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把很多地方都淹了,从禹里乡到唐家山一带,道路不通,我去弄几条船,救灾期间可以方便运送过往的物资和老百姓,以后北川恢复重建了还可以发展旅游。”
顶瓜瓜的文学青年
在很多年以前,邹勉是一个文学青年,他读书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中学偏科十分严重,高考的时候,以12分之差落选,连中专都没有考上。
“当时录取率只有3%到4%,能够考起一个中专都要敲锣打鼓地相送。”邹勉说,他高考失利后在绵阳的《剑南文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他不是癌症》。但文学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先是到一个学校去代了一年的课,后来想去当兵,体检进行到一半时,妈妈去找武装部的人,说他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硬是不让他去。
“1984年曲山电站招考,我去参加了考试,结果考了个第七名,我们那一批一共录取了24人,实习的时候去的洪江电站,1986年曲山电站发电,我们就回到曲山电站工作。”
在洪江电站实习的时候,邹勉就是个爱挑头的孩子,还因此当了班长。工作以后,就从班长的职位开始做起,1988年做了曲山电站的团委书记兼发电厂副厂长,1992年做了电力装璜公司经理,1995年回电站担任用电监理科科长。
1997年由北川县电力局搞改革,邹勉比较正直,看不惯领导贪污腐败,只有选择了买断工龄,拿着28000元买断工龄款重新创业。在他离开四年以后,他的领导被以贪污罪被逮捕,送进了监狱。
离开了单位的邹勉看到手中的28000元,决定重新创业,从最熟悉的装修工程入手,借了朋友的近6万元,开始了装修工程。他挖到第一捅金的工程是县医院住宿楼的装修工程,他带领六七个人干了几个月,终于拿到了全部工程款20多万元。这次工程他获得了35000元。
他拿着自己挣来的钱,到成都荷花池投资了第二个项目——购买了17台平车,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服装厂,不过这个项目在一年后也亏得血本无归。他又只有重操旧业,干起了装修工程。
2001年底,网络正是火热的时候,邹勉又投入40万元左右,在绵阳西南科技大学附近建立了一个网吧。开始时上网费一个小时2元钱,生意非常好做,一台电脑一个月能够赚300元钱,但到了2003年,网费逐渐降了下来,收入也减少到每台机子一个月挣200元,2004年更减少到100元上下。
“当时网吧太多了。”后来担任了邹勉顶瓜瓜超市经理的安鹏从2001年就跟邹勉一起开网吧,他说:“在一百米的一条路上,就有4家在100台电脑以上的网吧,拥有50台电脑的网吧也在4个左右,不断有新的人拿着钱砸进来,利润越来越低,每小时的网费更是低到0.5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邹勉想寻找一个更为稳定的事情做,正好有两个朋友动员邹勉开超市,一个说在绵阳开超市好,一个说在北川开超市好。“虽说开超市赚不了大钱,但至少是一项稳定的工作,他们这样一说我就动心了,就开始着手准备。”
第一项工作是询问房价,得知绵阳的月租金是90元一平米,投资一个像样一点的超市至少要150万元,北川的月租金是5元一平米,是绵阳的1/45。“从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来看,投资绵阳风险太大,而选择北川比选择绵阳好得多。”
“当时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是,坚持在北川建超市的那个朋友本来就是搞配送的,他的会计、出纳和经理都有,从经营和管理制度来说比较成熟,并且他搞的时间长了,对进价、卖价和毛利以及基本费用还是比较清楚,我们一合计,就决定各自投入26万元,在北川建立我们的超市。”
在地点的选择上,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县政府搬迁到茅坝地区。但邹勉发现,在县政府刚刚进驻的茅坝片区,只有三到四家卖食品和水、百货的小门市,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超市,县政府的绝大多数职能部门,都分布在这一片区。
为何不在这里建设一个像样的超市呢?他选定了距离县政府广场不到200米的一处350平米的房子,决定把超市开在那里。
投资人有了,合作者有了,地方也选好了,该取什么名好呢?“我们都是顶瓜瓜的人,要做就做顶瓜瓜的事儿,这个超市就叫顶瓜瓜超市吧。”他很快便把房屋给租了下来,还进行了简单装修,买了货架,准备开业。
北川里的顶瓜瓜超市
2003年3月9日,顶瓜瓜超市在北川县新城区正式开业。作为新区里唯一的一家较大型的超市,顶瓜瓜以350平米的经营面积,上千种上档次的上架商品,很快就成了一个亮点,许多人纷纷前来看热闹,纷纷感叹买吃的用的东西不用再跑到老城区去了,而他们几乎都是小小的北川县城里有经济实力的公务员一族。
开业的第一个星期就是大型的促销活动,因此也给超市带来了不俗的业绩,开业第一天的销售收入是2.9万元,第二天卖了2.7万元,第三天卖了2.2万元,第四天卖了1.3万元,再后来超市逐渐进入销售的平稳期,每天最少也是2000元左右。
对顶瓜瓜来说,虽说是新城区唯一的一家较大型的超市,但因为新城区刚刚建立,入驻单位比较少,购房居住的人也很少,经营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难,每天营业额在1000元左右,比一个小卖部好不了多少。在开支方面,包括房租、水电费、税收、人员工资等等费用,一个月就要花费1万多元。
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人对超市都没有经验,对供货商也不熟,拿的货价格比别人高,对管理没有经验,一次一个公司来偷奶粉,将一般的奶粉全部拿走,把好的奶粉留下一袋摆在最前边掩人耳目。
邹勉认为,北川的中心将会移到茅坝去,很有发展潜力,必须坚持下去。为此,他还请来了在绵阳一起奋斗过的昔日好友安鹏做经理。“他2003年曾经邀请我来开超市,但我还看不清楚前途在哪儿,便把这个事情推了;到2004年,他还继续邀请我,我终于同意参加到超市这边来。”
安鹏的加盟为顶瓜瓜超市增加了力量,使一些经营和操作进入了规范,避免了一些损失。“有一家豆奶企业,知名度不高,最早给我们拿货的时候要求我们现金拿货,我们也相信了,结果拿了他们的货以后卖不出去,拿去退他们不管是谁都不认帐。”安鹏说,经过这个教训以后,凡是涉及吃的商品,只要不是特别知名,一般都要求对方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还要求能够退换货。
为了能够生存,也为了能够尽快拓展业务,他们还在超市对面的教师公寓楼下开了一家批发部,“批发部和超市的功能定位不一样,买东西超过一件的,我们就建议他们在批发部拿货,会给他批发价;超市主要是进行零售。”同时他们给各个乡镇的小店搞配送,“整个北川县,我们配送的大约就有100多家。”
邹勉还争取到了一家啤酒公司在北川的代理权,该公司每个月都要给一定的补助,让他们在绝境中看到了一丝丝希望。这种百货加啤酒联合的经营方式让他们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北川县城全部大型酒店、餐馆都成了他们的顾客,全部乡镇的80%也处于他们的配送范围。
在这样的努力和相互支撑下,顶瓜瓜逐渐走出低迷。2005年的日销售额大约在1000元到2000元左右,最多时达到3000元。2006年该数字上升到2000元到3000元之间,春节那一个月能够达到8000元左右;到2007年,日营业额达到4000到5000元,春节那个月每天卖出的货超过10000元。到2008年,在五月份以前的淡季中,日营业额也在5000元以上。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北川县城呈现了东兴、华兴和顶瓜瓜三强鼎立的局面,与旧城区有东兴和华兴两家大超市竞争的格局不同,顶瓜瓜在新城区属于独家经营,而随着人员不断朝新县城搬迁,重点单位逐渐向新城区转移,城市功能的配套也将日益完善,顶瓜瓜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007年,邹勉希望在顶瓜瓜的基础上,在绵阳开一个更大的超市,或者多开几个顶瓜瓜那样的超市。同时这年的房地产比较火热,绵阳也是一个宜居城市,他就在绵阳买了房,准备搞房地产中介。结果钱没有挣到,地盘没有找到,还亏了2万多元。
2008年的到来,让邹勉充满了梦想,他计划把顶瓜瓜超市扩展成为一个面积600到800平米、货品齐全的一个大型超市。“新城区没有菜市场,随着人员的增多,吃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希望把卖菜的业务引到我们的顶瓜瓜超市。”
顶瓜瓜人做顶瓜瓜的事
让邹勉感到难受的,是发生了512大地震;同样让邹勉感到自豪的,是顶瓜瓜超市在地震之后最危急的关头,将超市里的货物交给政府,分给了灾民……用邹勉的话说,是“顶瓜瓜的人做了顶瓜瓜的事”。
当天邹勉在绵阳,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做出这个决定的,是顶瓜瓜超市的经理安鹏。当中午,安鹏在北川陈家坝乡的家中吃过午饭,就和兄弟、父亲一起,开着车往北川县城赶。
下午2点半左右,他们来到北川附近的茅坝加油站,这里距离超市有一公里左右,美丽的北川县城就就在眼前。突然,地动山摇就开始了,一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一下子就把前边的车砸了个稀巴烂;在他的后边,一棵大树突然倒下来,把后边的车也砸了个稀巴烂,山谷里灰尘弥漫。
“地震持续了几十秒钟,震动停止以后,我突然想到我们超市还有员工在上班,他们是否能够安全脱离危险,我得去看看实际情况。”想到这里,他留下兄弟和父亲,拔腿就朝超市的方向跑——“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么是人间地狱,惊恐的疯跑、凄厉的惨叫、垃圾山一样的房屋、破碎不全的尸身。”
赶到超市,让他安慰的是,上班的人虽然个个灰头土脸,但全部都跑到了超市外面没有受伤;批发部和库房在第一时间都被坐到了地下,只有超市墙壁虽然出现了裂缝和倾斜,但没有倒塌,超市内商品只有少部分被摇落在地上外,大部份完好无损。
“我们在5月10日、11日甚至12日当天都在补货,地震来临时,超市里的存货充足。北川只有三家超市,在茅坝片区就只有顶瓜瓜一家,而我们的批发部和库房都不在了,在地震情况不明朗,救援不知道何时能到时,这些商品就是活着的人的依靠和希望,尤其是水、牛奶和食物,一定要把这些商品好好保护起来。”
正在这时,有不少人跑到超市门口,说有伤员需要水和酒洗伤口、消毒,安鹏顺手给他们拿了一件水和一瓶白酒。第一批刚刚过去,又一群人拥入超市,准备将门口堆放的伊俐奶和王老吉等饮料往外拿。安鹏和超市员工文华蓉、超市会计梁世英、收银员赵庆和营业员陈重碧,还有他刚刚赶到的兄弟安甫挡在门口,大声喊:“你们这样闯入哄抢是违法的”。
按照超市规定的权限,安鹏只有3万元内的处置权,超过了3万都要给老总汇报。安鹏拿起电话跟邹勉联系,结果没有任何信号,无法联系。北川县交警大队警官周文龙和供电公司职工胡拥军刚好路过,看到这种情况,也跑过来帮助维护秩序。他们一再大声地向人群解释:“你们这样做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人群很快就静下来了,好些人将拿在手里的奶和饮料放回原处。
稍微安静下来以后,就有人说,他们要拿一些食品和水去救伤员,有的说他们给钱买。安鹏说救伤员可以拿一些,但要有序,现在给再多的钱也不卖。周文龙警官告诉大家,超市里的东西政府到时肯定要统一发放,这幢楼到处有裂缝而且严重倾斜,这样一窝风很危险。
人群刚刚稳定,又一群人急冲冲跑过来,边跑边大声喊快拿些水去学校救学生。“我听到‘学生’两个字就一下子懵了——在路上时我就担心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我让学生们赶快搬一些水走,然后给周文龙警官说了一声‘这里暂时拜托你,我去看看我儿子’,就拿了一件水往学校跑。”他很快在政府广场上找到了儿子,又迅速回到超市。
刚刚回到超市,安鹏就看到了法院副院长桂勇,给他说:“我就是顶瓜瓜超市的负责人,现在大家都受灾了,超市还没有倒塌,还有一些食物和水,希望由政府来分配,分发给灾民,能够多救一些人。”桂勇说:“政府要用你们的东西,还需要付钱。”安鹏说:“现在先不要谈钱,救人要紧。”
顶瓜瓜超市当天一共有文华蓉、梁士英、赵庆和陈重碧4名员工上班。文华蓉的儿子在北川中学读高二,会计梁世英的丈夫在法院上班,收银员赵庆的孩子在北川老城上幼儿园,营业员陈重碧的丈夫在烟草公司上班。除了文华蓉的儿子无法联系以外,其余三个人的亲人都在北川县城里,他们都非常渴望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亲人。
安鹏让梁士英、赵庆和陈重碧三人先去找自己的亲人,自己和文华蓉,和电力公司的胡拥军、警官周文龙和法院副院长桂勇,组织了学生、警察和当地的志愿者大约50人左右,将超市物资搬运到安全地方。
“当天晚上茅坝片区的所有灾民在县政府广场呆了一夜,放眼望去,黑压压的几千人,吃的、喝的几乎都来至顶瓜瓜超市,我还看见好些伤员用白酒冲洗伤口消毒,用毛巾包扎伤口,以及用浴巾、被套、凉被、鸭绒被甚至纸巾取暖,有的穿着超市里的拖鞋,还有些没鞋子就穿无数双袜子当鞋。”
5月13日早上五六点钟,县城里的人群开始步行撤离北川县城,安鹏又到超市门口看了一下,货架几乎空的,除日化区有一点商品外,其它基本没有了。他让超市员工跟随大队伍一起撤离到任家坪,他自己也在7点钟左右开始出发回陈家坝。
安鹏中午到达目的地以后,看见了自己才建好4个月的房屋成了一堆废墟,他又随着大队人马一起步行到江油,晚上十二点钟的时候才被人用车送到绵阳,才又慢慢和老板邹勉以及超市员工取得联系。
他开始还为自己自作主张把顶瓜瓜将近150万元左右的货送出去而不安,但老总邹勉安慰他说:“兄弟,没事儿,你应该为这些商品发挥了它们从来就没有过的最大价值而自豪”。
第四个业务
邹勉说,“在我们当年一起考进电站的24人当中,现在已经死了13个人,其中1人被淹死,1人被电死,11人被震死,我比他们幸运多了”。
据介绍,在本次大地震中,顶瓜瓜超市的9个员工中,有1个失去了生命,1个身受重伤,“那天他们在家里休息,没有办法”,其余的除了安鹏只受了一点财产损失以外,家里都有人员伤亡。
在财产损失方面,“我们批发部有30万的货,库房有70万的货,超市有150万的货,加上房子和设备,我们的损失应当在300万元左右。”邹勉说,这些损失占了他全部财产的一半,记者了解到,为了顶瓜瓜超市的发展,邹勉曾经向银行贷款5万元,找朋友借了47万元,“如果没有地震,还这些钱都是小事”。
不过地震后邹勉没有哪一天能歇着,最大的工作是顶瓜瓜超市的恢复重建,他在5月20日左右就开始到处跑,选场地,准备再次重振顶瓜瓜超市。6月11日,顶瓜瓜超市在北川擂鼓镇的灾民安置点开业。
新的顶瓜瓜超市只有不到9平米的面积,帐篷是经理安鹏用木板搭建的框架,再用彩条布覆盖上去的,货物是邹勉找供货商赊来的,他们还从原来的顶瓜瓜超市里背出了一个大冰柜,就遭遇了北川封城,其他设备根本就没有机会拿出来。
“有些部门似乎还没有从地震的眩晕中清醒过来,我们去找一些部门询问有关重建的政策和支持条件的时候,一些人竟然回答现在还管不了这些事儿。”安鹏有些愤愤不平,在擂鼓镇的灾民安置点里,现在已经有六七个商店开业了,顶瓜瓜超市是擂鼓灾民安置点里最小条件最差的一家。
邹勉也有些着急,但他更多在想怎样扩大顶瓜瓜超市,目前,他已经在擂鼓、永安、安昌、桑枣和板凳桥等地查看地形和规划,只等机会成熟就开始重建了。“你要问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要求,我就觉得我们是顶瓜瓜的人做了一件顶瓜瓜的事,至于现在的困难,总会成为过去。”
从5月底开始,全国掀起对口支援灾区的热潮,许多地方用有偿用工的方法,鼓励受灾地区的群众帮助搭建板房。邹勉带着自己的装修队,承接了一些搭板房的工作。“搭板房基本上不挣钱,但至少要给弟兄们找一点工作做。”
2008年7月初,记者在北川、绵阳和成都之间来回走访采访邹勉的时候,他正在准备开发第四个业务——开船。“唐家山堰塞湖把到禹里乡的道路都淹没了,现在群众出不来也进不去,我弄上几条船,他们可以从禹里乡上船,经水路到唐家山,再步行2小时到擂鼓,就可以坐上车和外边的亲人联系了,现在是救灾期间,可以方便来往百姓和救灾物资,以后可以做旅游。”
最让我感动的有一件事,“那是山东济南的援建队员常家旺给我讲的,有个妇女,丈夫和儿子都在这次地震中遇难了,援建队请她来帮助打扫卫生,把矿泉水瓶都给她,结果全被她整整齐齐地放到垃圾箱里,常对她说:‘你工资也不高,可以把这些矿泉水瓶捡来卖钱。’她说:‘我在你们这里打工,每天还有热饭吃,我们这里没有工作的还很多,我这样做也是为了他们能够捡出去卖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