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抗灾日记(八)
绵竹死人是个迷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分组以后独立行动的第一天。一大早,大家就起来准备物资。我们的小组还有雨鞋、雨衣没有准备好,几个组员最早的责任就是准备这些物资。我的原则是,宁可晚一点出发,也不能让自己陷入困境,直到中午11点,我们才正式出发。
本来最好的出行方式是自己有一辆车,这样会更加方便调研,但是我们由于条件限制,让我们不能拥有这样的想法,最为现实的一条路是,需要靠我们的双腿,进入灾区以后,将灾区里的故事带出来,让我们的救援队能够进一步进入,让灾民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我们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如此而已。
我们的小组最初有5个人,在临近出发的时候,又有两人参加了我们小组的活动,让我们小组的人数增长到了7个人。两位新加入的队友先是在成都天府广场等待我们,结果我们由于准备工作,让他们一等再等。最后我们出发去车站的时候,终于告诉他们我们将从昭觉寺车站出发,乘车直接到绵竹,进入我们的目的地。
在成都各种各样的传闻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传闻比较符合官方的口味,不知道是不是官方派来的志愿者奉命执行任务。这些传闻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是道路封锁,进不去;第二是灾区已经出现了疫情,进去了恐怕出不来;第三是通往灾区的道路很多都是山路,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常常有车队被滑坡或者泥石流吞噬……总之就是一个字,希望志愿者爱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贸然进入灾区。
可是我们前两次的行动说明,这些传言的荒谬性在于没有一点事实基础,许多人口稠密的灾区实际上并不在山里边,并且部队和搜救队员工作能力和效率都很高,当地人也很清楚很担忧灾难之后的死尸对活人的危害,一般尸体挖出来以后就会很快深埋,并不会等到疫情发作,而公路上许多救灾的车辆来来往往,前去救灾的人们很多没有通行证,也都想尽了一切办法,同样可以畅通无阻。
我们和两位新加入的队友约定在成都昭觉寺车站见面,就背上自己的行李物品出发了。
出门的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联系交通。我们认为乘坐公交车速度太慢,况且我们的行李太多,就谈了一辆面包车,谈好从我们住的地方到昭觉寺一共30元。上车以后,司机问我们从哪里来的,我们用普通话告诉司机说是从北京来的。司机问是不是来救灾的,我们回答是。司机就说:“既然你们是来救灾的,视为我们四川做好事,我没有能力和你们一起到前线去,但我可以不收你们的钱。”我们连忙推辞。到了车站以后,司机说什么也不愿意收我们的钱。
成都昭觉寺车站是成都市一个比较大的长途汽车站,就在成绵高速公路桥下,主要的发车方向是成都到德阳、绵阳和广元方向。绵竹属于德阳市管辖,方向也一样,正好也在这个车站上下车。我们到了昭觉寺汽车站,与杭州来的两位朋友汇合后,就购买了中午12:30分的车票,就坐上车很快朝绵竹方向走了。
成都到绵竹要经过德阳。而在成都到德阳的路段,基本上没有收到地震的破坏,从汽车上看到的情景是房屋上一个裂缝也没有,甚至很多房子瓦片都安然无恙。我在汽车上认识了4个人,有三个是外地打工的打工仔,他们在地震以后一直在关心家乡的情况,每天都在看着电视,在19日报道道路开通以后就立即返回家来。
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表示,他在江苏华西村打工,地震后华西村给四川灾区捐赠了不少钱,并且宣布领养100名地震孤儿,他感到多少有些安慰。他在震后马上给妻子打电话,已经听到了妻子的声音,妻子儿子都还健在,他也基本上放心了,后来基本上就打不通电话了。这次回来的最大心愿,就是把老婆孩子接走,免得他们留在家里受苦自己心里也不安。
我们的汽车到达绵竹的时候是中午一点半左右,我们租了一辆车,计划随车到处跑。用上两三天的时间调查了解到绵竹的灾情。用车原则是油费我们自己负担,另外再给120元的辛苦费。
根据原来我们的计划,我们到达绵竹以后,第一件事情是和官方接触,争取成为官方的志愿者,通过为官方服务的过程,实现我们来做救灾志愿者的想法。同时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确定灾民的需求,便于我们下一步组织救灾。所以我们一下车的最大任务,就是寻找当地的红十字会或者慈善总会,去做他们的志愿者。
我们先找到绵竹的红十字会,但是负责的人不在,就顺便找了绵竹的慈善会。我给兼任当地民政局局长的慈善会会长打电话,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并告诉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办手续。我们一共办了三次登记手续,有一个小伙子出来接待了我们,给我们安排了搭帐篷的地方以后,就带领我们四处走,向我们介绍情况。
最开始去的地方是绵竹市体育中心的灾民安置点。绵竹市本身受灾的人很多,包括九龙、汉旺、遵道等乡镇遭受了严重的地震,从地图上来看是沿着西南到东北方向发生地震,而县城正好在中线上,在县城的西边,基本上都被震得一塌糊涂,而在县城的东边,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对少一点。而绵竹的金花、清平、天池三个乡镇基本上被震平。
绵竹市体育中心安置的灾民主要是市区以西的灾民。我们访问的灾民点中,发现了清平乡政府办事处的帐篷,有一个干部还是很警惕看着我们。而许多志愿者已经都进入灾民安置点开展活动,最多的就是心里辅导和教育的活动,有一个来自肯尼亚的黑人小伙子和一群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准备给孩子们教英语。
走完了灾民安置点,我们到了民政局的临时接待点,慈善会的会长樊春梅来接待了我们。我们问樊有什么需求,她告诉我们绵竹的灾情最为严重,救灾也很早,但就是宣传不到位,希望我们能够帮助绵竹进行宣传。樊还给我们一张绵竹慈善会募捐的通知,希望我们能够代为发布。
夏天帮助绵竹市民政局在搜狐建了博客,而我仅能利用我在《市民》杂志建立起来的关系,帮助他们在新浪和腾讯开了博客。然后我将樊的手机发给了新浪和腾讯的人,由他们自己去接洽,做得好和不好就不再是我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还是在绵竹市内走访,先后走访了绵竹市的一个小学、绵竹一中、绵竹实验中学以及工商银行等受灾重地。那个小学没有校名,只有一副长长的对联,足以显示出学校的文化底蕴。但是我们要参观的时候,校方立即打电话,说是要汇报一下,半天都没有消息。绵竹一中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一楼都被震裂了,但是没有塌下来,以此挽救了许多学生的生命。而绵竹实验中学的大楼看起来还是很好的,就是一楼大厅内的墙壁柱子都被震坏,房屋已经成了危房,不能再继续使用,不过幸运的是该学校学生也逃过了劫难。工商银行是绵竹受灾最严中的地区之一,当时有许多人一下子就被埋在地底下,挖了两天。另外还有一个新开业的超市,刚刚开业两天就被地震震垮,究竟有没有活口现在也不知道。
绵竹市的因灾死亡人数究竟是多少?网上的数据大约是3000多人(本博发布时为6000多人),而一个参加搜救的搜救队员对我们说,绵竹的因灾死亡人数应当在3万到4万人,究竟谁是谁非,我们难以考究。那名搜救队员告诉我们,绵竹市区以西的部分遭灾非常严重,金花、天池、清平三个乡镇居于山区,已经几乎不存在;遵道、九龙和汉旺是人口密集之地,死亡人数不小。尤其是汉旺镇,有一个特大型的国有企业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加家属子女一共有三万人,另外镇上还有别的一些人,大约也有两三万,合起来大约有6到7万人,地震造成的死亡大约在一万人左右,许多到现在还没有挖出来。
死亡人数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数据,我们没有能力逐项去核实,实在是一个遗憾。不过我弄不清楚一些人为什么在大灾到来的时候进行瞒报,究竟是为老天掩饰罪恶呢?还是掩饰自己在大灾中的过错。
晚上我们开会总结,夏天认为,绵竹地区经济发展不错,人口多,地震造成了很大损失,在来之前听到了各种观点,来了之后觉得政府的救灾安排得井井有条,作为民间的志愿者,所起的作用应当是串连和组织起来,共享信息,以联合行动。而从食品的角度,灾区的食品现在已经足够,出现的问题是储存的问题。今天最大的看法就是客观告诉亲戚朋友灾区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参与救灾。
一个志愿者发言说,今天看到的情况很多,总感觉后边有很多的问题,就比如许多灾民都住在一起,他们是否有口角,现在是在政府的高压下显得一切都很安详平和,究竟是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他们要在帐篷等临时住宅里呆上两三年,是否有可能有志愿者从心灵的角度来解决灾民心中的困扃合阴影?
一个志愿者认为,今天给我的感觉是有些灾民得到了救助,有些灾民政府没有考虑到,志愿者特别是本地的志愿者给他的感觉不太好,一部分人是来春游的,所接受的信息和看到的有冲突。
一个志愿者认为,从走访的情况来看,灾民对政府比较满意,只是帐篷里人太拥挤,房屋的重建灾民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是不是会给明天带来很多问题。
一个志愿者说了三点,第一点是前半部分集中了解灾民的需求,以灾民为中心;第二部分是分散了解灾民的需求,并且凭着心中的想象去落实救灾的责任;第三个部分他认为应当是发动当地志愿者,带领当地人自救和自我发展。
还有一个志愿者叫成炳伟,第一天主动为大家守帐篷,他虽然什么都没有问,但给我们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保证。他最遗憾的地方是家里要催他赶快回学校,他抗不住,第二天就要离开了我们。
我们当天晚上开会讨论,第二天一定去汉旺看一下,因为那里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然后再从汉旺往回走,我们计划的走访时间是一天,最后回到东北镇的广和村,看一看灾民的需求。
有团中央的志愿者,复旦大学的团委书记冯艾上来跟我们说话,她们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专家志愿者团队,专门从事心理辅导。我们建立了联系,约定在救灾期间和灾害结束以后相互更加密切地互相走访。
晚上睡觉的时候,已经一点了,日记没有写,是十天以后凭着记忆和记录写出来的。后来十天的日记都是补记的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