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再问谁是丑陋的中国人

(2008-05-04 22:38:47)
标签:

杂谈

柏杨

中国人

丑陋

分类: 天下论坛

不要再问谁是丑陋的中国人

黎光寿/

 

柏杨先生死了,许多人都在怀念他,认为他的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虽然我不懂他,但我也差不多这样认为。

柏杨先生的一生,就像他自己的诗句所说,他“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1984年他说,在台湾的三十年,写小说10年,写杂文10年,坐牢10年。在对中国人国民性的反思中,他写出了《丑陋的中国人》。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幸阅读柏杨先生的书,虽然现在书中的内容一点都不记得了,但他说中国人具有的种种丑行和秉性,却仍然记忆犹新。甚至从身边许多朋友“中国人怎么样怎么样”的言谈举止中,也能够感受到柏杨先生“丑陋中国人”定义的影响之广。我们看到,自从有了柏杨先生,我们整个的民族都在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以致于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般的自责和自省。

而从大众传媒的角度,这样充满了自责和自省的言语更是充斥我的耳朵,远的成系统的不说,光是2007年几个黄皮肤的人在华尔街骑了那头世界各国人民都爱骑的牛,北京电视台伟大的美女编导就为那几个人卑劣的中国国民性感到难受,回国来就掀起了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还有,假如某几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国外某国随地狗屎的首都里不小心吐了一口痰,或者就是在某一个文明的国度和城市里吐了一口痰,撒了几泡尿,我们报纸电视的评论往往并不是去追究那几个人破坏公共卫生的责任,而是大谈特谈中国人卑劣的国民性。

我感到十分可悲。心里很多时候,出现的是一种十分阴冷的感觉。由此还联想到上大学的时代,现当代文学课的老师也在一再强调中国的国民性如何如何卑劣,我听起来云里雾里——不是听不懂那几个词句,而是不知道老师或者老师的老师为什么这样说,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武断地认为中国人就是那样的卑劣,西方人就是那样的圣洁。

但有了柏杨先生,我感到很多的故事似乎有了源头,原来许多的批判出自柏杨先生之口,许多的思考来自柏杨先生的头脑,我不得不表示臣服。不过,现在还是有一只小虫悄悄地跑出来,总认为这样的观点过于偏颇,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柏杨先生对多少中国人进行了研究,也不知道他的研究深入到哪一个层次,但他断言中国人的种种丑行品性之后,就感觉无论自己怎么学习,似乎都跳不出他的符咒。

柏杨先生开辟的反思语境后来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我们可以在社会的许多角落,都能够听到有文化的和没有文化的人们都在批判中国的国民性。不过听了之后如果仔细思考,却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些声言中国人国民性的话语中,似乎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位置,在咒骂别人的时候,将自己也一并咒骂了进去。

这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语境,无论是谁,在说中国人怎样怎样的时候,要么是没有把自己当作中国人,要么是把自己也当成了语境中不可救药的中国人,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那样一种卑劣的中国人。而当这样的人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要么是感觉对方的可怜,要么是感觉自己受到了冤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个光荣的中国人,学习的方块字,说的是普通话,天地宇内居于中,心灵秉性归于直,我并不认为自己具有那些人所说的恶劣品性,谁在我的面前那样批评中国人,我就感觉他的话就像在针对我那样刺耳,让我本来不平衡的心理更加不平衡。

我想,像柏杨先生这样能够自省的人来说,不说是中国文化人中独一无二的珍宝,至少也是中国人中的出类拔萃之辈。他所咒骂的,实在就有些偏颇了,甚至他也在辱骂了他自己,或者用咒骂的方式表达一种谦虚的态度。但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对,优秀的柏杨先生究竟哪里是有问题的呢?我看不出来。

人的文化有高低,人的礼教有不同,在这个多元的社会,我们完全可以将不同的行为平等待之,完全没有必要像柏杨先生那样的大声疾呼的样子,去咒骂什么国民性,或者呼吁自己抓着自己的头发要想飞出地球。

柏杨先生大声疾呼了一辈子,也没见中国的国民性有哪里变得更好,相反带来的就是一句“中国人就是怎样怎样”的话语,似乎中国人就是卑劣、丑陋、愚氓、自私。如果改变的结果是这样,我们最好还是别去找谁是最丑陋的中国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