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邯郸孤儿露宿北京街头迎奥运
《市民》杂志驻北京记者
黎光寿 现场报道
“你能为奥运做什么?”这句小学教育中的一句励志性口号被几个邯郸的孤儿念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后来决定绘画,近日,他们拿着自己亲手绘制的636幅水彩画到北京来了,希望把这些画转交给北京奥组委,但到了北京,却不知道北京奥组委在哪里。
陈文爱是这几名孩子的妈妈,她今年40岁,开始是一个小煤窑的主人,他的父亲是邯郸市一个村里的老中医。26岁时,她生下了自己的女儿武晓,四年之后,她碰到了一个遗弃的婴儿,就给她捡起来带回家。孩子最初的时候身体不好,智力也有障碍。她给孩子做按摩、护理,孩子渐渐恢复正常。她给孩子取名武晓珍。
在碰到武晓珍之后一年,又碰到了另一个和武晓珍一样的孩子,她也捡回家,这就是今年9岁的武玫珍。她给武玫珍治好了病以后,几个孩子每天相依为命,愉快地生活。
三年以前,陈文爱又碰到了黑铁蛋武晓凯。晓凯天生缺陷,上腭裂,2004年11月,陈文爱送晓凯到北大口腔医院做手术,把嘴巴补好,晓凯终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陈文爱至今收养了一共五个孩子,放弃了自家的小煤窑,开荒种地,养鸡养羊,把全部的爱放在孩子们身上。目前,他们种20亩地,养了50只羊。把种地和卖羊得来的钱,都用来给孩子买吃买穿,还把孩子们都送进了当地的小学。
北京申奥成功,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了2008年要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他们很兴奋,回到家里就念叨着“你能为奥运做什么?”最后,武晓、武晓珍、武玫珍认为,应当把家乡美丽的景色画出去,应当把心中美丽的景色和身边美好的生活画出来,他们就开始作画。
辅导他们作画的是陈文爱,这位普通的母亲自己学的绘画技术不多,但她知道,绘画要从鸡蛋画起,她就教几位孩子画鸡蛋,后来逐渐过渡到画人物画、山水画等等。武晓是最大的孩子,肩负着带领弟弟妹妹绘画的重任,她就特别细心,目前已经可以以老师的身份给更小的孩子——武晓凯作指导。
“冬天,我们大家都冷得睡觉了,他们都还在灯下绘画。”为了迎接奥运,他们在一年多时间以来,一共画了近千幅画,选出636幅,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们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对奥运的期待。陈文爱给他们的画都盖上了一个印章“中国2008年奥运会”。
但是画往什么地方送呢?他们知道的国际奥委会的官员就只有萨马兰奇,可陈文爱从别人的嘴巴里听说:“萨马兰奇已经退休了。”
有人曾经给他们提建议说给北京市奥委会主任刘淇写信,但他们觉得这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到,不知道这封信会不会石沉大海。“既然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我们就直接送到北京去吧。”陈文爱就带着武晓、武晓珍、武玫珍、武晓凯到了北京。
他们在北京认识的人非常有限,2004年黑铁蛋在北大口腔医院住院治疗做手术的时候,曾经认识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女同学。
今年8月15日,他们第一次到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马路对面的一个小广场就成了他们的栖身之地,他们自己带着被子,晚上铺在地上就睡。白天就在空地上等待,或者到人民大学去寻找那一名天使般的女孩。
他们曾经托人给记者打了电话,记者曾经联系北京的一些专门报道奥运新闻的媒体记者,结果对方说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新闻。本刊是月刊,从出版周期来说根本无法在短期内造成影响,奥组委也看不到。但记者还是希望能够将他们的画在《市民》杂志上刊登,遂将他们的画接了下来,送他们到天安门广场拍了照片,然后送他们到西客站上了火车。
可是他们离开北京之后没几天,又回到了北京,希望在开学之前把这些画送给北京市奥组委,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画展,让世界知道几个邯郸孤儿对奥运的一片赤诚,让人们更多地位奥运作贡献。
本刊记者8月31日在人民大学东门对面的小广场又见到了陈文爱和几个孩子,听着他们讲述的故事,不忍心将他们又送上火车,遂将上次接下来的画都还给了他们,帮他们联系有关新闻单位和有关机构,希望他们的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您的媒体如果有意,请直接到人大东门对面的小广场进行采访,或者我也欢迎您拨打我的电话,我可以带您去,我可以给您讲述自从2004年以来的所见到的他们的故事。
如果您行动了,请接受我向您的敬礼!
我的电话:010-86054908,1352074564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