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2006(十一)
6月11日周日。大早我和武就一起来到了和火车站挨在一起的长途车站,从这里搭车前往虎山长城。1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
景区大门并不显眼,与其相对的公路上连人行道都没有。我们径直跨过公路,进入大门。
虎山长城建于明代,据说是为明长城最东端。我去过多处古迹,发现一个特点,明代人留下的书法均颇为近似(我曾多次在未看说明的情况下判断某处书法为明代人说书),有一点苍劲的感觉,仔细端详却又让人产生一种外强中干、摇摇欲坠的感觉。而此刻我看着虎山长城的城楼,竟也觉得它和明代书法依稀有相通之处,书法爱好者不妨注意观察一下它那接近垂直的飞檐。

图1:虎山长城大门
景区内游人寥寥,这让我们能够静心观景。
虎山长城最著名之处乃“一步跨”,指的是我国和朝鲜的一处国境线,仅一河之隔,一步即可跨过国境。不免夸张了,这“一步跨”实际上只针对跳远世界冠军适用。这条小河乃鸭绿江的小支流,河水呈黄色,估计和两岸土质有关。我们向左侧看,河流的尽头是一片小树林,似乎两国的土地已经联在了一起。看来这“一步跨”不过是一噱头而已。

图2:一步跨
我方河岸边是虎山,我们沿着河岸前行。途中经过了一座铁索桥,还有架在山体之侧的“栈道”。因为下面的河流窄而浅,故在栈道上行走时,我和武并不觉得有多么险峻。但事后看照片,却也觉得比当初所见要更令人心惊许多。

图3:栈道

图4:铁索桥
武将相机镜头调近,竟然发现了朝方一侧的一个地堡,一个人民军战士双手叉腰倚靠着一根木桩。这时我才明白,为何与我国距离如此之近,在“一步跨”却见不到有人跨渡国境。

图5:暗哨
我们绕到虎山长城的脚下,开始登山。爬到长城之颠,已是满头大汗。远眺,视野极开阔。我们发现,与虎山长城一步之遥的朝鲜土地是鸭绿江之中的一个岛,而这个岛实际上更靠近中方:它与朝鲜大陆的距离是鸭绿江下游百余米宽的江面,而与我国的距离是“一步跨”。我想起了曾听人讲过的中朝堪分鸭绿江国界的故事:当年几乎将江中所有的岛划归友邻。

图6:朝鲜小岛
我有了疑问,这岛上的居民以汉族居多还是朝鲜族(人)居多?在当年划分国境时,是否涉及到原住居民的迁徙?
岛的中心是一个小村落。多所平房簇拥着中心一座白色的二层楼高的建筑,该是村委会吧,我想。我还注意到岛上靠近中方的一侧正在挖一条沟,难道是要筑渠引水,进一步阻隔偷渡?

图7:筑渠引水
再向远看,鸭绿江一侧的朝鲜是山丘地带,而和我方一侧的郁郁葱葱完全不同的是,山上看不到什么树木,象被剃了个痢疾头,令人颇为遗憾。
下山。
回去的公共汽车上,武同志再次按捺不住寂寞,和一旁忙于绣花的女孩攀谈起来,甚至拍下了女孩手中的十字绣。

图8:十字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