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万里路
相信咨询工作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和“旅游”二字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错,咨询工作需要频繁地出差,但可能大多数咨询顾问都不会视出差为旅游,那只不过是环境的转换而已。就我们项目组而言,虽然工作不算十分紧张,但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仅有两次出游的机会,而且其中一次还是在项目结束后。
6月下旬我们去了A市当地的名胜,号称“北方张家界”的雨梦山,那里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子”王禅祖师的故地。整个登山过程可以“溯源”二字概括。在观赏了山脚下“一线天”尽头的瀑布之后,我们一直向上回溯水源头。途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段修筑在山侧、倾斜度达60°以上的陡峭石梯。在经历了无数个潭水、峭壁和树林后,我们到达了源头,那是一匹高达40米的大瀑布,周围是一片峡谷,静谧和空灵让人心境清澈。若翻过瀑布所在的山梁,便到了山西省。
8月中旬,我们又去了人称“太行山最绿最美的地方”的小三峡。这里的山势比雨梦山更为雄伟高大,更有北方山区的特色。到山顶花了我们4个小时的时间,到达山顶前在一大团云中攀登是此行最有趣的一个体验。非常巧的是,刚到山顶,滂沱大雨便倾盆而下,很快便钻入车内的我们丝毫没有遭受雨淋之苦。到了山下,我们惊奇地发现,刚才山顶那么大的雨,山脚下竟然一点都没有雨意。
游历了这两处名胜之后,再联想到以前去过的野三坡,我不禁想,其实这几处的风景都不算上乘,或许只是因为山水相伴而在缺水的北方显得极为可贵吧。
诚然,看到了北方罕见的景色,但更令我震撼的还是临走前参观炼钢厂时所见的熊熊炉火。炼钢是DN公司带钢生产线的倒数第二道工序,也是极重要的一道工序,它将滚热的铁水变成了钢坯。
我是带着敬畏之心参观炼钢厂的。说“敬”,是因为我钦佩那种蕴含着巨大能量、改变物质结构、生产出有益于社会的产品的生产工艺。如果说石油是经济的血液,那钢铁不就是经济的骨架么?说“畏”,是由于在炼钢厂车间参观时,你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那种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当然仅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而言):天车下的铁索吊着装满了通红铁水的大“坩埚”(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成语“请君入瓮”的那种“瓮“)从厂房一端呼啸着疾驰到另一端,再将铁水倾倒入混铁炉中,硕大的火星四处飞溅(在电视节目对钢铁厂的介绍中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氧枪从混铁炉上端的孔中插入,喷射出助燃的氧气,以使充分加热;魁梧的电扇射出风力奇大的“凉”风,吹得人站立不稳;厂房里不时传来巨大的金属撞击声或铃声,每一声响似乎都能使人心脏与之共鸣;通红的钢坯沿着辊制的管道前行,同时经受着各种庞大机械的加工;厂房里由钢条焊接的天梯连接各个岗位,其下可能便是滚烫的钢坯或是刚使用完尚未褪去红色的坩埚;……怎一个“热”字了得!炼钢厂把冀西南平原摄氏35度以上的高温加热至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境地。
那也得忍。我无意象以前见到的一些文章那样夸赞炼钢工人的奉献精神,我只是从未如现在一般如此真切地体会到他们为生存和养家糊口付出的艰辛!在这么高的温度之下,工人们身着厚厚的劳保服,为个1000多块,甚至几百块打拼。我钦佩劳动者,并认为,他们从外形相貌乃至性格来看比其他地区的人民都更为接近春秋战国的古人。在和他们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充分体会了他们的纯朴。“连骗人都不会”,甚至有人这么说。
所以,我感谢咨询顾问的工作,它不仅能让我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还能让我接触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各种类型的人。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内容与形式各不相同。正是在阅读与体会这样一本本书的过程中,顾问得到了成长。
按理说,加入公司不过数月,我是没有资格发表太多言论的,因为我的经历和体验也未见得颇具代表性,更不敢说自己就一定会成为一名称职的顾问。“上对花轿嫁对郎”,那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不过我能肯定的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这种生活,我也相信,这种充盈着压力的工作与生活必将促使我们更多、更快、更好地学习。
2004年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