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务副省长”有无职设双位蛋下双黄的必要

(2012-08-16 12:05:46)
标签:

杂谈

   

    我们时常耳闻要工作创新、创意、创举云云,而今,山东的政府政务工作果真出现了一大创举——副省长职位形成“双常务”格局。这在继广东之后,第二个出现“双常务”副省长格局的省份。两个常务副省长,共同举起筷子吃螃蟹,从此,头一个吃螃蟹的名单中,就不再是一个勇士了。

    据山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披露,“2012年6月,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已担任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协助省长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排名位于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之后”。具体一些的官方说法是:“常务副省长孙伟协助省长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教育、科技、财政、环保、税务、政府法制等方面的工作。常务副省长王仁元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省政府机关、监察、编制、国有资产管理、统计、应急管理、调查研究、金融等方面的工作”。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个是“协助省长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另一个是“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协助省长负责”与自己“负责”,个中不同,很耐人寻味。

    应该说,对于包括政府工作、政府政务、人事工作在内的任何一项创新、改革,都值得鼓励,都值得我们注入善意的理解与期盼。但是,在当今机构需要精简、人事需要精简以及机构、人事工作不尽如人意、人浮于事、人员掣肘现象严重以及各项“潜规则”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形之下,对于山东此次的政务、人事“双常委”创新,我们却不免要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单就精简机构、精简人员,高效、务实,缩短时间、减少成本,减少人事关系,减少中间环节,这一行政事务改革、机关事务改革的方向而言,这样的“双常务”形式,即很难说与这样的方向有丝毫的同质、吻合,甚或说,这是在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以往,省长之下的定夺、拍板,只有一个常务副省长,这尚且好办。而今,多了另外一个常务副省长,且还是协助省长的,就一般程序而言,这至少会增加行政时间、成本以及人力。倘若一切工作顺利,只是报批、签字,同样也意味着,这会比以前增加一倍的时间、一倍的人力以及一倍的工作量。

    在工作中遇到意见不同或者相左的情况,恐非常常见,如此,“双常委”格局就会变得有些棘手——省长若是不偏不倚,凡事抹稀泥,则肯定无助于事情的解决;省长若是偏向一方,则无意中会形成工作隔阂,久之,恐形成趋向性、倾向性意见一致或不一致。这需要多么聪明、能干、智商、情商皆高的领导,方能摆平啊——难的不是摆平一件事,而是摆平所有的事,这可能吗?

    实际上,“双常委”格局,无形中减少了常务副省长的权力成色,又无形中加大了省长的权力成色。从某个角度说,“平衡”的格局,有利于上司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工作、调动;“平衡”的格局,不利于“平衡”各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注定会形成掣肘、牵制、扯皮、推诿的局面。

    增加人员、增加成本、造成臃肿、低效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若总体上出现上述效果,这难道就是设立的初衷以及欲达到的效果吗?

    若“双常委”格局只是出于行政过渡的考量,只是权宜之计,只是出于对权力更迭过程中既往权力拥有者尊重与情绪照顾的考量,则尚可以理解和接受。若非如此,则大值得商榷——这无疑会逐渐成为一种行政模式,上行下效,后果非常不堪。

    设想,省里的“双常务”格局,横向延展到省里的各局委办,会是一种什么情形?若再纵向延展到地级市、州级市,地级市、州级市若再延展到其各自的局委办,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以此类推,若再延展到县、乡、村以及各县、乡、村的各级机构、组织,“双常委”格局当属遍地开花结果、畅行无阻了!

    我想,各个级别的各级领导,都会对此心向往之、乐于马上就“双”格局了的!这将是多么大的行政铺展、行政摊子!棋局扩展了,棋子增加了,规则重新洗牌了,“潜规则”重新分配利益了!这多么令人振奋、鼓舞,多么令人激动、流泪!而,这又将造成多么大的、可以预见得到的行政浪费!并且,其中消耗掉的无形资源、无形资产,更是只大不小,只多不少。

    倘果真如此的话,莫说政治改革,即便是行政事务改革,势必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原因很简单,权力扩张了,权力拓展了,权力庞大了,权力更加权力了!权力还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吗?权力还会革自己的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