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支不散的队伍

(2008-06-01 15:13:55)
标签:

新闻

 

一支不散的队伍

——震灾中的北川县劳动保障局

在绵阳市区一隅,有一家由一个招待所刚刚改建而成、每个床位只有15元钱的“南虹宾馆”。最近几天,在宾馆3楼的一个房间外,张贴着一张电脑打印纸,上面写着:“北川羌族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临时办公点”,格外引人注目。是的,由这张白纸导引的一拉溜7个房间,是曾经有着一栋5层大楼、2千多建筑平方米面积、45名职工的县级劳动保障机构,如今,这个曾经统摄北川县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就业、退休等等工作的机构,却“浓缩”成了这7个简陋的房间……大地震幸存下来的北羌劳动保障局的35名职工,已经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一周时间……

这里,既是这35名职工的办公地点,也是他们的家——35个家庭,已经变成了一个个瓦砾横陈、惨不忍睹的废墟;35名曾经生龙活虎地工作在劳动保障领域的职工,个个承受着痛失亲人的锥心伤痛,令人痛定思痛的是,他们的亲人,至今仍不知魂归何方……

我们沉痛而艰难的采访,由此展开。

特定时期的:“领头羊”:痛失9名亲人的副局长

地震发生时,肖德明副局长正在局里他自己的办公室看文件。他来不及跑出门外,就被震倒在地上。他左晃右晃地爬起来,眼瞅着窗外县委的大楼垮塌了、县礼堂跨塌了,更多的楼房,一栋接一栋地垮塌了。更让他惊骇的是:窗队对面硕大的一座王家岩山脉,齐齐地瘫下,连带几座楼房……肖德明死命拉开已经扭曲的房门,快步跑到楼下。街道已不成其为街道,整个县城,几乎90%的楼房、房屋全部倒塌!所幸,劳动保障局的楼房摇摇欲坠,没有垮塌,如汪洋中的孤岛;劳动保障局办公楼里的27名职工,只有一人不幸遇难(现查明,全部人员中,另有10人失踪)。

肖德明和职工们一起撤离到办公楼对面的一个坝子上,他迅速清点了人数。局长熊吉才还未到单位,生死不明。关键时刻,肖德明知道,他必须挑起这个大梁,他必须在这样一个惊恐的时刻,做大家的“领头羊”!他言简意赅地和大家明确:此时,大家先回到自己的家里救人!待稍有安顿,再行集中。

余震不断,几乎几分钟就有一次,且震动剧烈;垮塌,更是一次比一次彻底,一次比一次恐怖……肖德明在面目全非的街道上,朝家的方向跋涉着。未久,他即听到了呼救声,他四处搜寻,看到了陷在废墟中、大学刚毕业的女生佘兰,他迅疾跑过去,背起双脚被砸伤的佘兰,把她输送到安全地带……在另一片废墟里,他又背出一个中年妇女……来到倒塌得不成样子的县幼儿园,在一片倾斜的楼板下,沿着一摊血迹,他吃力地拉出了一名女教师……女教师惊恐地叫着:里面还有孩子,还有老师!肖德明向里面探去,两名教师,两个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朝向自己家里的路很短,但肖德明一路走,一路救人,使这条救援之路,漫长得没有尽头……他没有忘记,自己家里,还有妻子、岳母,同一幢楼里,还有83岁的老父亲……待他两个多小时之后,赶到自己家的方位时,他彻底地呆住了:原本7层的楼房,整体下陷,此时露出地面的,是两尺来高的7楼的楼顶!

肖德明的头脑完全懵了!几乎是在转眼之间,一切都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县城没有了,家园没有了,一切,真的是一切,都没有了!

他呆呆到坐在仅存的一块草坪上,眼看着满目的尘土渐渐消散,耳中没有了任何声音……坚强、黝黑的汉子,心在淌血,然而,他的眼里,始终没有眼泪……

肖德明返回坝子,又投入到了施救的行列。晚上10点钟,原来坝子上的人,都转移到了北川一中的操场上。肖德明迅速清点了劳动保障局的人数,叮嘱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

人们怔怔地坐在黑夜中,等待一个未可知的黎明。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在他们身边,北川中学的3000名师生,有2000多人已成亡灵。

地震中,肖德明失去了包括妻子、老父亲、兄弟一家在内的共9名亲人。逃脱出办公楼的26名职工,每一个人,都有亲人遇难或“失踪”;只有6名职工的老婆、孩子一家人,尚“囫囵”存在。

第二天,肖德明把26人的队伍召集起来,给大家鼓劲。他不太善言谈,反复向大家说的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北川县劳动保障局的队伍不能垮。楼没了,牌子没了,队伍永远存在!紧接着,他组织26人,搭上了前往绵阳的救援车,一路奔波,大家来到了绵阳市九洲体育馆。

隔天,绵阳市劳动保障局把他们这只特殊的队伍,从九洲体育馆里接处,安置到了当下,他们生活、工作的这家宾馆。

这支队伍,永远不离不散

从14日至今,北川劳动保障局“临时办公点”已工作了5天的时间。这5 天里,他们草拟重建劳动局方案、确认幸存者、遇难者名单、接收绵阳市劳动保障局的3份重要文件、20期抗震救灾专题信息……工作一板一眼,有条不紊。

“当前,开展全面工作还有一定难度,我们近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就是找人,找我们自己的职工,找职工的家属。所幸,我们找到了熊吉才局长……”肖德明对记者说。

记者亲眼目睹了当今“北川县劳动保障局”作为一级县级局机关的工作窘境:没有办公设备、通讯设施、没有纸张、没有笔……可以说,他们什么都没有!肖德明局长扯扯自己身上的T恤、裤子,“这些,都是绵阳劳动局的同志捐献的,我们26个人都一样,出来时,就是地震发生时的一身衣服。现在,大家穿的是百家衣……”。

对于北川县劳动保障局的现状,坚韧、自尊的肖德明副局长未言更多,但记者获悉:他们更大的窘境,是没有办公经费,没有工资……绵阳市劳动保障局已给了他们每人500元生活费。这几天,他们早上吃些慰问送来的牛奶、饼干,中午、晚上,自己用全部的财产——500元钱吃饭。一般是中午一碗面条,5块钱;晚上一碗面条,还是5块钱……每天,他们的饭费,不会超过12块钱。他们知道,重建家园的路还很漫长,他们要每个人,都需要精打细算,当然包括吃饭。至于办公经费,更是寥寥——绵阳市社保局捐给他们3千零30块钱。目前,肖德明严控这笔宝贵的经费,现在,最大的一笔支出,是他咬咬牙,为负责对外联络的办公室主任,充值了200元的手机卡。

5月19日下午,记者采访北川劳动局的当日,北川县委、县政府要求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回到距北川几公里的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工作。

一部借来的面包车,只能坐10个人。26个人,默默无语,流着泪往车上挤,谁都不说一句话……地震至今,他们每个人的已成亡灵亲人,或父母,或妻子、孩子,或丈夫,或家人……都还深埋在那片废墟中。烈日曝晒,暴雨浇淋……他们的亡灵,还无以安宁……

或许,每个人,都还有一个最大的祈愿:最后去看一眼,他们曾经的家……那里,有他们的锅碗瓢盆、他们的衣物、全家人的相册、他们的有欢笑、有温馨、有争吵的平凡、世俗,至今却高贵得已难以企及的家庭生活……

满载着北川劳动保障局全部职工的面包车绝尘而去,记者泪眼模糊,不忍心再询问、打搅他们……

当晚,他们还会回来,回到他们的这个新的“单位”,新的“家”,开始他们的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的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在这里,即便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浴设备,但,他们爱上了这个简陋的“单位”、简陋的“家”——在此生或许是最大的磨难面前,这个“单位”、这个“家”,是他们获得人生拯救的“挪亚方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