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首届“大西南文学论坛”的贺信
白浩教授并转首届“大西南文学论坛”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届大西南文学论坛开幕了,这是中国文学研究、大西南文学研究、区域文学研究的一件大事,我因有事不能与会向同仁们学习,谨以此信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西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源头之一。郭沫若、吴虞、康白情狂飙于五四,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组成的“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浅草沉钟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的蹇先艾等乡土文学,从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两个侧面延续了二十年代文学两大思潮的辉煌。
大西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巴金从《灭亡》到《寒夜》灿烂于三、四十年代,李劼人“左拉”式地崛起于三十年代,何其芳、沙汀、艾芜、阳翰笙......等灿如星河。四十年代中国文学重心移到重庆,重庆、成都、昆明、桂林、江安等城,接纳了全国的文艺界,大西南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阵地。茅盾、老舍、巴金、曹禺在大西南写下了他们最重要的后期代表作。
大西南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星星》诗刊及其诗案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事件。80年代四川文艺批评界喊出突破“盆地意识”的口号,参与全国重要文艺思潮论辩,与此同时,四川成为第三代诗的摇篮与重要思潮发源地,成为继朦胧诗以后中国当代诗歌的主要领地,其中翟永明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诗人。小说单以茅盾文学奖为例,就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王火的《战争与人》、阿来的《尘埃落定》、柳建伟的《英雄时代》、麦加的《暗算》等众多作品。
大西南文学无愧处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面对大西南百年来的辉煌创作,学术研究显得薄弱。特别是对大西南整个文学地理、40年代文学版图及其潮流分布、80年代文学新潮等研究不够。这次论坛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这次论坛是对大西南文学研究的重要开端。四川师范大学成立大西南文学研究中心,一定会在这个富矿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以至最后成为全国学术界对大西南文学研究的中心。
祝论坛圆满成功,与会学者身体健康!
曹万生
2015年10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