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流变史》在台湾秀威出版了

标签:
曹万生原创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流变史当代文艺思潮专著文化 |
分类: 随笔 |
文藝思潮作為主要的社會思潮,有價值觀層面與藝術觀層面兩層結構。價值層面是基本面,藝術層面是形態面。其中,藝術層面,有諸門類藝術的本體思考,如詩學、敘事學、編劇學、文體學、影視學,也有諸門類藝術的形式思考及體現,如諸門類藝術形式的演進變化,等等。本書探討第一個層面即價值層面,這個層面由於與社會的緊密聯繫而超越文藝界別,得到普遍的關注與指涉,可以獨立與其他諸意識形態史並列研究,所以本書獨立成書,以期引出對60年諸意識形態演變史研究的大觀。另一藝術層面正在進行研究,以期早日完璧,以構成自成體系的中國當代文藝思潮流變史。
中國當代文藝價值觀,是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的價值層面,是一個富礦。富就富在,它是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重要側面,特別是在政治意識形態時代,它是中國政治社會思潮、社會基本價值觀的體現。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始,政治、道德意識形態成為文藝思潮的基本骨架。1949年建政始,政治、道德意識形態成為文藝思潮的基本形態。這個格局在1978年以後逐漸解體,1985年實現了政治、道德意識形態的文化轉型。當時中國知識界特別是文學界,為之狂歡。與當時中國社會一樣,中國當代文藝價值無法得到定位,混亂中的當代文藝,拋棄了政治、道德意識形態,轉向西方文化、傳統文化、純文學、形式主義。狂歡節畢竟是節日,塵埃落定後,回到了人類常態的1992年以後。
真正淡化意識形態的當代文藝,始於1992年市場經濟的轉型。商業文化以生存的意義成為真正的價值,這些文藝成為文藝消費的主流。政治權利文藝成為政治文化的需要而體現,成為政治消費層面而繼續存在。
商業文化以外,各種意識形態文藝觀又蠢蠢欲動。其中,回到政治意識形態的新左派思潮與回到道德意識形態的傳統文化思潮,以不占主流的或想主流但又占不了主流的姿態在旁邊鬧嚷,但文藝作品並未得以體現。
當代文藝的價值觀進入一個最為多元開放的時代。
是為序。
2011年3月7日,成都雙楠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