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子坝·21
(2010-02-26 22:24:41)
标签:
曹万生原创散文万县鞍子坝望江路小学石板路坝子长江美九九歌文化 |
分类: 散文 |
望江路小学在鞍子坝西北侧。鞍子坝小学没有修建好时,鞍子坝的小孩子,都在望江路小学读书。我是在那里发的蒙。
望江路小学,处农村与城市之际,不过那时的城乡之际,恰是最有诗意的地方。没有路上车马的喧嚣,有的是农田何田田的绿意,农家乐,乐陶陶的原美。
到望江路的路,也是美得舒服。过了鞍子坝中段,左拐出去,就是一条通向望江路的石板路。石板路总是干干净净的,石板表面总是略有些凹,表明这路走过了数不清的岁月。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随山赋形。路两边是木板搭的人家。街沿上总有老者坐在自家门口,木头一样地,不动,安静地在晒太阳,只有孩子间或地跑来跑去。沿路走出去,右边是岩,岩上有人家,左边是坡,坡下是土地,乱种些杂花野草。沿路走过50米,要过一道沟,沟上是石板,沟下是岩上流下来的水,水一直流到坡下的小溪,小溪宽约两米,水随雨而大小,总之不断流的。沿路再走50米,就过小溪的桥了。上了桥,一条更宽的石板路向上伸了出去,有点爬懒坡的样子,渐渐地地势高了起来,看得左边略显空旷。走过100多米,就伸到了望江路小学。两边是田土与人家杂处,绿总是处处有的。这路,就叫望江路。
望江路小学的美,在校门外一那块坝子。坝子约100多平方米,像是卧在长江头上的一座看台。坝子离长江直线距离约在3里左右,妙的是它横在长江头上,头下是一层低一层的瓦屋,视线毫无阻拦。如果正面看去,怀抱的就是长江。长江这里看起来温柔极了,像是可以抱起来的一匹长到天边的绸缎,层层叠叠,写满风流。河里的盘盘石、千金石、草盘石,恰是镶嵌在这匹绸缎上的三棵翡翠,闪熠着蓝宝石一样的光辉。对面的陈家坝,就更是美人头上的“倭堕髻”了。看了好多时日,总现出这幅画面:那美人总是背对我们,披一匹连到天边且镶嵌了三颗夜明珠的披肩,散下那一头的堕髻来,洒满一江水,碰到了落在江中的月亮和星星,那不是“耳中明月珠”是什么?那不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是什么?站在这里,我常常发痴发呆。
望江路小学的教室,三面无窗,有门的一面有窗,现在想来,那教室好黑好黑。好在孩子没有感觉,就马虎过去了。我的第一位班主任,姓饶,女老师,40多岁,满脸忧郁的样子。第一节课,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第一个字是毛,她教笔划与读音,先读音,然后念的是:撇,横,横,竖弯勾,猛一觉得新鲜,我等跟读竖弯钩的声音震耳欲聋。后来听说,她被打成了右派。
班上的同学还记得一个,是鞍子坝姜医生的二女儿。眼睛扑闪扑闪的,穿、说、习惯都显得有些讲究,今天想来,是贵族气吧?她有一个文具盒,上面贴了一张纸,纸上用铅笔写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雁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看到时正冷得打抖,要放寒假的时候,一下就背倒了。还记得字写得娟秀,小巧,这九九歌,她在哪里抄的呢?老师没有教呀。
100226,灯下。
思考题:”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句出何处?作者的词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