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1933《上海的儿童》:殖民中国,教育当先!

(2008-07-15 16:11:57)
标签:

教育

上海的儿童

奴才

儿童画

鲁迅

中国

分类: 哲学:思想星空

鲁迅1933《上海的儿童》:殖民中国,教育当先,教育改变中国!

  ---奴役中国,先得制造奴才;制造奴才,就得从文化教育入手!

上海越界筑路的北四川路一带,因为打仗,去年冷落了大半年,今年依然热闹了。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可看见便溺器、吃食担了。苍蝇成群地在飞,孩子成堆地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词,真是一个乱哄哄的小世界。

但一到大路上,映进眼帘来的却只是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儿童几乎看不见了。但也并非没有,只因为衣裤浪荡、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及至长大成人,也就是外事外行、内事内行的吃里爬外的败家奴才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喝斥,甚而至于打扑,是他畏惧退缩,仿佛一个全奴,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和父母高度一致”,自以为是教育成功。然而,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也就是一个应声虫,简直成了内应了!

现在总算中国也有印给儿童看的画本了,其中的主角自然是儿童。然而画中人物,大抵不是带着横暴冥顽的气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超女,就是勾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幅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从此又以此供儿童仿效的范本。

我们试看一下别国的儿童画吧: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

观民风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看重的儿童画的。

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的新精英、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个人自立、讲及时享乐,但很少有人为儿童们提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的教育问题的。

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做牛马”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不想着教育也有着处心积虑的陷阱算计,而一任儿孙们继续作牛马,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