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一步警惕专家
(2011-09-07 20:15:53)
标签:
谢根荣《京华时报》列子·说符故宫博物院银行承兑汇票杂谈 |
分类: 古玩 |
要进一步警惕专家
《京华时报》载:“国际倒爷”谢根荣骗贷案近日正在进行二审。法院查明,谢根荣凭借两件“玉衣”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的借贷做担保,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实际上,玉衣系伪造而成,伪造文物后,谢根荣出钱请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柏达等5位专家估价24亿元。而评估时,专家们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有打开,只是隔着玻璃看了看。
这让笔者不禁联想起《列子·说符》中的那个“攫金不见人,徒见金”的法盲小偷。本来,按照常规,玉石鉴定程序有大约30个步骤,如称重、收样、手摸、仪器检测等。可是为了那不菲的评估费(金子),这些所谓的权威专家在出具签名的鉴定报告时,眼里哪里还有“鉴定程序”以及“程序正义”?
如今,专家这个词儿在咱这基本属于骂人话,主要的原因倒不是专家不专,而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利用专家的名声与社会信誉,明目张胆为各种假货保驾护航,而且还不是古董这一个领域,其他地方都会看到他们奋战的身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权威已经成为威权,而威权是用来肆无忌惮牟利的。这种威权既没有约束,也没有授权,自然不会对知识本身负责,而只是把知识当做工具。当威权必须要证明自己合理性的时候,必然要绑架其他力量为其背书。
事实上,如果这些鉴定专家稍微有一点良知,尊重起码的鉴定程序,谢根荣又哪来招摇撞骗的条件?某种意义上,专家们是违法犯罪行为的肇因之一。
骗贷的黑手最后被抓到了,但那些伪专家,以及明知谢根荣是个大骗子而甘愿受骗的银行负责人呢?他们是否依然逍遥法外?
通过这件事,我们不仅要对各种离奇的骗局炼就一双慧眼,还要对那些形形色色的所谓专家,进一步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