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铜器欣赏(图6)

(2010-05-03 08:19:03)
标签:

青铜器

乳钉

铜鼎

鎏金

云雷纹

洛阳市

分类: 古玩

青铜器欣赏(图6)

 

青铜器欣赏(图6)
 母鼚铜方罍
(音同雷)


 

    母鼚铜方罍:商代,通高50cm,肩宽33cm,1963年洛阳北窑出土。器体呈方形,盖及盖顶为单脊四坡屋顶状,直口、圆肩,斜壁深腹,圈足,肩侧及下腹有对称的兽形环钮,正背两面肩部饰有浮雕兽头,方罍纹饰繁缛,云雷纹地,上下分为三层。盖及颈内壁均铸有铭文“母鼚”。

 

青铜器欣赏(图6)


青铜器欣赏(图6)


青铜器欣赏(图6)

子方罍(音同雷) 高58厘米径15.1×12.5厘米

 

    子方罍  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罍是大型盛酒、酿酒器。此罍器盖模仿房屋屋顶,器形庄重,纹饰精致,是铜罍中的精品。器口内壁铸有铭文“子”。高58厘米径15.1×12.5厘米

 

青铜器欣赏(图6)
方罍(音同雷)故宫博物院藏

 方罍:故宫博物院藏

 

青铜器欣赏(图6)


商代晚期(武丁世)妇好方罍(音同雷)

 

    商代晚期(武丁世) 妇好方罍: 通高52.5、口横约15.9、口纵约13.3厘米,重14.8公斤。长方形直口,平沿弧形肩,腹下部内收,小底略内凹,肩短边正中有对称的牛头半圆形小耳,长边一面下腹有一牛头半圆形钮;盖作四阿式屋顶形,上有四阿式钮。口四面均饰阴线兽面纹,肩饰弦纹两道和夔纹,前后加饰浮雕牛首,腹上部饰浮雕圆涡纹,其下饰由夔纹组成的垂叶纹,盖上饰倒置的兽面纹。

   

    铭文字数,盖、器同铭,各2字。

 

    铭文释文为帚(妇)好

 

青铜器欣赏(图6)



青铜器欣赏(图6)



 

    这个青铜方罍(音同雷),也不简单,看它的花纹,上下共6段~什么凤鸟纹啦~兽面纹啦~龙纹啦~凤鸟是在古代是风神,是天神的使者,而兽面,应该表达的是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吧~龙就不用解释了,是水神,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中华民族的象征啦~凤鸟和龙,合起来就是风水啦~不知道我们现在讲的风水是不是处于此~~看这个方罍的四边,工匠铸青铜器的时候,是一块一块的铸的,那将四块合并的时候,总会有些残缺,所以,聪明的先祖,就索性加了四条立体的饰边,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得整个器皿更加的立体富有造型感!那叫智慧啊!酒池肉林的商朝最终被周武王给灭了,建立了西周,周人鉴于商朝的亡国教训,是很忌讳喝酒的,所以,到了周朝,青铜器中的酒器就锐减了~西周开始发展农耕,青铜器也以食器为主。

 

青铜器欣赏(图6)

兽面纹铜方鼎



     兽面纹铜方鼎:西周,高36cm,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长方形,直腹、立耳、柱足,四面及腿上部均饰兽面纹,云雷纹衬底,突出王权的威严。纹样精细流畅,可谓西周青铜器精品。

 

青铜器欣赏(图6)

乳钉纹铜鼎

 

    乳钉纹铜鼎:夏代,高22.5mm,1975年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爵长流,尖尾,束腰,腹底椭圆形。有半圆形鋬,三足细长、外撇,腹部一侧有五枚横排乳钉。由于体型较高,加之流尾距离较长,因而产生一种舒畅、洒脱之感。是我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当为稀世珍宝

青铜器欣赏(图6)

   “王作”铜鼎

 


    “王作”铜鼎:春秋,高40cm,2002年洛阳市西工区27中学春秋墓出土。器型高大,制作考究,腹内铸有“王作鼎”铭文。据此确认,这是洛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周王自作鼎。

 

青铜器欣赏(图6)

鎏金铜观音


    鎏金铜观音:清代,高90cm,故宫博物院移交。塑像面相方圆,衣纹流畅,装饰自然,姿态优美,神态悠然,为汉式风格造像,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


 

青铜器欣赏(图6)

  银鎏金宗喀巴像


    银鎏金宗喀巴像:清代,高74.1cm,故宫博物院移交。宗喀巴是伟大的佛教思想家,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山祖师。塑像面廓柔和,肩背浑圆,衣纹简洁,金属色彩鲜亮,体现出清廷作品的特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