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阳陵坑中发现的炭化的花生

(2010-02-03 17:57:49)
标签:

汉阳陵

从葬坑

花生

武士俑

汉景帝

分类: 古玩

汉阳陵坑中发现的炭化的花生

 

汉阳陵坑中发现的炭化的花生
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摇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汉阳陵坑中发现的炭化的花生

 

    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花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花生,它把我国花生出现的历史提前了1500多年。

 

汉阳陵坑中发现的炭化的花生
汉阳陵陪葬坑中发现的已炭化的花生

 

  汉阳陵发掘出两座粮库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副馆长王保平表示,汉阳陵已经探明的从葬坑193座,在已发掘和试掘的20多座从葬坑中,有两座从葬坑内发现有大量的粮食。 
 


    其中帝陵东侧的15号从葬坑,坑内发现了大量的牛羊猪狗等陶俑和水稻、小麦、谷子等粮食,该坑内还出土有“导官令印”,表明这里是专门为皇帝加工粮食的工厂机构。

 

  在南区全长37米多的17号从葬坑内,考古人员发现了64件着衣式铠甲武士俑和两辆彩绘木车,每个俑高约62厘米,左侧挎有一把铁剑。武士俑左手拥盾,右手执戟,武士身上的“军右太仓”印章表明这些武士是管理粮库的军队。在武士俑南边20多米长的范围内,用木板分割成10个大小不同区间,每个区间内都装满了粮食,其中以谷子为主,基本上都已经炭化。

 

  20多粒花生被证实身份

 

  据了解,汉阳陵的考古发掘是在1990年,其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1991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进行了报道。相关照片在杂志上发表后,引起美国俄立冈州立大学一位玉米专家的注意,他利用放大镜对照片上的谷物进行研究,认为里面含有玉米。按照他的说法,考古人员提取了一些谷物样本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发现玉米,却发现了20多粒类似花生的东西。

 

  由于和其他粮食的炭化物混在一起,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才将它们分离出来。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但它们仍然保留了清晰的外形。为进一步探究这20多粒东西的“身份”,考古人员将它们交至省文物保护中心,在随后的多年里,来自国内考古、地质、植物等各方面的专家对它们进行了慎之又慎的研究和鉴定,终于在近日证实它们就是花生。

 

  是外来还是原产有待研究

 

  据介绍,这个鉴定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当时的陪葬品按照现实生活的原样进行随葬,在高级别的墓葬中经常能发现炭化的粮食作物,但发现花生还是相当罕见。有关记载曾说,花生是在明代时由南美洲传入中国,因此这次发现将我国花生的历史由明代提前到西汉时期。

 

  虽然这些花生的身份已经确定,但其用途和来源现在还无法确定。汉阳陵考古陈列馆馆长孙振江表示,这些花生究竟是外来物品还是就在原产地?是农作物的种子还是有其他用途?是大量种植还是野生的?种种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确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