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玉冲牙

中國古玉有很多形制,而且各有時代風格及特色。例如附圖的玉沖牙,乃戰國時期所雕琢。

http://img.artxun.com/hadweb/imgpath.jsp?path=/www_jade158_com_LGD_Information6/0/6251/thumbnail_400_400.jpg
玉虺龙纹冲牙,春秋,长7.4cm,端宽1.5cm,厚0.3cm。
玉冲牙为新疆和田玉制,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器片状,形似弧形长牙,上端宽而方,下端略尖,中上部有孔,可穿绳悬挂。冲牙表面饰阴线刻出的花纹,线条呈方折状,图案中隐有多个虺龙纹。此种方折的阴线纹图案在陕西地区发现的一些春秋时期的玉器上也可见到,据此推测这件玉冲牙为春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的作品。
此件作品造型简练而凝重,代表了春秋时期关中地区佩玉的风格。
玉沖牙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古玉器,可說始於春秋時期;至漢代逐漸演變成玉觿;玉沖牙是玉觿的祖型。現今古玉收藏家多注重後者,而忽略了前者。

玉冲牙 春秋早期
长6.5厘米 上宽1.5厘米
厚0.3厘米 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两件皆玉质,形体和饰纹相同。体扁平,形似牙。每器的两面以双钩饰一张口、侧身的夔龙。龙口各有一小穿,可系佩。
春秋戰國時,玉器佩飾趨於系列化,且有新的器形出現。換言之,那時的士大夫身上所佩的玉器有十多種,甚至數十件,組合一起;故日常走路發出玉器互相碰撞的鏗鏘聲,我們可從考古方面獲得充分的證據。
沖,本作衝。衝(沖)和牙,其實為三件玉器組成的稱謂。春秋戰國所時興的成組玉佩中,最下端垂有三器,正中的一個名為「衝」(沖),其左右兩旁各有一個玉牙。由於懸掛成組件,故人走動,玉牙與正中的「衝」(沖)就相撞成聲(故後人名為「沖牙」);那時的士大夫用以節制步伐的快慢。
「衝」(沖)多作方形(戰國墓掘出的古玉為典例),外邊有凹口,中間有圓孔;偶也有蛙形者。玉牙則形如彎角,與漢代的玉觿相似;但玉觿不是組件全佩,乃人身側面單獨的佩玉。玉牙與玉觿皆屬古人佩帶獸牙之遺風。獸國時代的玉牙更有透雕(見圖)和龍鳳弧紋,工藝精絕,真品甚珍貴及罕有。
加载中,请稍候......